美國勞工部今年8月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美國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16.2萬個,失業率從前一個月的7.6%降至7.4%,是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值。圖為懸挂“工作”字樣橫幅的美國商會大樓。新華社發
印度尼西亞中央統計局今年5月宣佈,受出口和政府支出增速放緩影響,印尼2013年前三個月經濟增速降至6.02%,為兩年來的最低點。圖為建築工人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一處工地上施工。新華社發
2008年9月15日,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宣佈申請破産保護。以此為標誌,一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5年過去了,風險和應對仍在路上
如果對國際金融危機過去5年的發展歷程進行階段劃分,第一階段可稱為私人債務危機階段。這一階段的突出標誌是金融機構喪失了償債能力,進而也喪失了融資功能,實體經濟必然地陷入蕭條。以美國為例,在雷曼兄弟破産後,聯邦政府不得不推出高達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産救助計劃(TARP)基金,對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進行救助。這種救助客觀上避免了“大蕭條”的重演。
第二階段是主權債務危機階段。政府對金融機構救助在取得積極效果的同時,私人債務危機也完成了向主權債務危機的過渡。這一過渡被人們戲稱為“私人債務國家化”,其標誌性事件是歐洲債務危機與美國債務上限之爭。伴隨美日歐全面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主權債務危機得到了有效緩解。目前,國際金融危機正在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即解決主權債務階段,美聯儲已經著手考慮退出量化寬鬆政策。
正是在此意義上,國際金融危機已經走出低谷。其突出標誌,一是美國、英國、德國等大國的房地産市場,無論是房屋價格、租金,還是銷售量、房屋開工率等,都已經開始觸底回升。按照英國《經濟學家》的房屋價格指數,截止到2013年年中,美國、英國、德國的價格指數比一年前分別上升了12.1%、3.9%和5.1%。房地産市場的回升為家庭與金融機構改善資産負債狀況奠定了基礎。二是發達國家股票市場大多已經恢復或超過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最高點。三是除了歐元區外,多數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已經明顯復蘇。
迄今為止,發達國家政府通過金融救助完成了私人債務危機階段向主權債務危機階段的過渡,但這並不意味著真正解決了債務問題。相反,它只是把私人債務轉嫁到政府身上。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主權債務負擔率(主權債務佔GDP的比重)都呈現大幅上升之勢。現實中,我們看到真正演變為主權債務危機的只有歐元區。實際上,美國和日本同樣存在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按照主權債務負擔率看,許多歐元區國家這一指標不僅低於美國,更遠低於日本。美國之所以沒有爆發主權債務危機主要得益於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即美國可以採用量化寬鬆政策不斷增發新債來償還舊債,而不需要擔心國債收益率上升。日本的國債持有者以本國投資者為主,很大程度上可以免受國際投資者的衝擊。
理論上,由於主權債務危機風險仍然存在,發達國家尚未擺脫國際金融危機,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會像前兩個階段那樣經濟完全受制于金融危機的制約。其出路有兩個:一是隨著實體經濟的持續復蘇,年度赤字率(財政赤字額佔GDP的比重)開始下降,主權債務負擔率開始趨於穩定。例如,2013年5月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把本年度赤字率從2月份估計的5.3%下調到4.0%,而在2009年這一比例曾達到10.1%。另一條出路是伴隨量化寬鬆政策與低利率政策,推高通貨膨脹率,最終把主權債務消化掉。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初,就有經濟學家預言,發達國家政府第一步需要實現的目標是“私人債務國家化”,第二步需要實現的目標是“國家債務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