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中的埃及, 如何令民主奏效?

時間:2013-07-23 13:40   來源:環球網

  埃及總統穆爾西被軍方罷黜後,技術官僚為主的過渡政府終於成立,各方觀點大異其趣,有認為這是糾正民主失誤的二次革命,有認為這是獨裁製度復辟的政變,也有認為這是外國勢力策劃的顏色革命。事件難以定性,因為埃及國內已失去任何達到社會共識的基礎,無論是民主選舉還是軍事政變,都難以得到一個大多數人滿意的結局。

  為什麼在西方選舉,落敗的一方會接受遊戲規則,埃及卻不能?這問題不但對埃及人重要,對其他民主化過程中的國家地區同樣重要。埃及面對的,似乎是以下一系列不能輕易以選舉調和的撕裂:

  1.穆斯林兄弟會的激進派始終認為,宗教應該淩駕行政,三權分立並非理想模式。穆爾西得到民意授權後不斷擴權,普遍被認為是在執行兄弟會顧問的既定路線,自身只是傀儡。另一方面,發動政變的軍方雖然説要還政於民,但沒有説的關鍵是,他們希望軍隊扮演三權分立以外的第四權角色,像是捍衛世俗主義的土耳其軍隊,因為軍隊的眾多既得利益要是任由民選政府處理,可以在短期內消失殆盡。結果十分諷刺:雙方都批評對方踐踏民主,卻都希望自己控制政府後,把對方眼中的不民主元素寫進法律。

  2.穆斯林兄弟會沒有能力解決經濟問題,卻靠基層福利網路起家,就是埃及經濟再差,他們在農村基層的支援依然十分穩固。穆爾西一度爭取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外援,卻在最後關頭拒絕接受,就是因為內部強烈反對接受IMF 的條件,特別是削減基層福利。至於軍方,目前得到沙特、阿聯酋等經濟支援,或可維持一陣子,但始終要面對經濟問題,而他們的既得利益,必然向城市資産階級傾斜。這是否似曾相識?數年前,他信經濟學造成泰國徹底二分化,就像現在埃及一樣。

  3.埃及軍方、世俗主義者的親西方傾向較明顯,認為從前和美國、以色列、沙特友好時獲得不少好處,不值得一筆勾銷。但穆爾西執政以來大幅調整了埃及的外交方向,對源出兄弟會的哈馬斯繼續支援,也顯示了當阿拉伯共主的野心。當美國、沙特不再大規模支援變天后的埃及,兄弟會的主要金主就只有卡達,財政實力有限,要有國際影響力,少不免要和激進派系藕斷絲連。穆爾西最富爭議的任命,就是委任了一個恐怖組織領袖當樂蜀省長,這組織被指在1997 年策劃造成60 人死亡的樂蜀恐怖襲擊,省長不久後也被迫辭職。經過這次政變,兄弟會認為民主模式已失敗,對外國勢力更痛恨,要和好就更難。

  要解決上述撕裂,必須雙方達成真正的共識,然後把討價還價的結果寫進法律,讓這成為國家共識,政客和民眾才會對整個民主程式和授權産生信任。這工作,原來應該是茉莉花革命後第一任民選領袖的責任。假如曼德拉在南非結束種族隔離政策後拒絕和解,南非恐怕會混亂至今;假如昂山素姬未來當上緬甸總統而對軍方以牙還牙,緬甸也很可能出現二次革命/政變。

  假如兩派太難溝通,通常做法是由大家認同的國際領袖斡旋。數年前,奧巴馬家鄉肯亞的兩大政黨在選舉後爆發暴力衝突,最後就在聯合國秘書長調停下,在民選總統外增設總理職位,由當選的總統委任落選的政黨領袖當總理,以求大和解。假如埃及短期內達不到上述目標,社會或會完全撕裂,乃至爆發內亂,再波及狀況相近的鄰國,那不但是整個地區的噩夢,也是民主化的噩夢。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