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屆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外長會及系列會議2日在汶萊首都斯裏巴加灣市落下帷幕。為期3天的會議圍繞東盟共同體建設、東盟與對話夥伴合作以及部分地區和國際熱點議題展開。
從6月30日至7月2日,東盟外長會、中國-東盟(10+1)外長會、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第20屆東盟地區論壇和第三屆東亞峰會外長會等一系列以區域合作為主題的會議先後舉行。東盟輪值主席國汶萊外交和貿易大臣穆罕默德親王2日在系列會議結束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為期三天的會議“符合預期”,為今年10月的東盟系列峰會打下堅實基礎。
東盟外長會議結束後的聯合公報重申東盟國家決心在2015年年底前實現建成東盟共同體的目標,強調東盟有必要重新評估其運作機制,以適應地緣政治格局的最新變化,保證東盟在區域合作機制中能夠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公報同時提出考慮為東盟設立2015年之後的發展目標。
東盟秘書長黎良明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設立2015年之後的發展目標旨在確保東盟在實現建設共同體目標後繼續一體化進程,通過實現平衡、可持續和公平經濟發展以將東盟建設為一個更有競爭力的經濟體。
東盟自1967年宣佈成立以來,日益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組織,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次的東盟外長會及系列會議上,與會者包括東盟成員國外長,中國、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歐盟等東盟對話夥伴,以及孟加拉國、朝鮮、蒙古國、巴基斯坦、巴布亞紐幾內亞、斯里蘭卡、東帝汶等國外長或外交代表。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出席了中國-東盟外長會、東盟與中日韓外長會、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和東亞峰會外長會。
王毅在6月30日舉行的中國-東盟(10+1)外長會上表示,今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0週年。中國-東盟關係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超越雙邊範疇,成為東亞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地區穩定繁榮的重要支柱。
中國-東盟(10+1)外長會後發表的聯合新聞稿表示,會議高度評價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0年來取得的顯著成就,一致同意將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加強各領域合作,不斷充實戰略夥伴關係內涵,把中國-東盟關係提升到新的高度。
就南海問題,王毅在出席中國-東盟外長會後同中國-東盟關係協調國泰國副總理兼外長素拉蓬共同會見記者時強調,中國願與東盟國家共同努力,排除來自各方面的干擾,切實維護好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
王毅在會議間隙會見了美國國務卿克裏、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韓國外長尹炳世、朝鮮外務相樸義春等多個國家外長,就推動雙邊關係發展以及雙方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國際問題展開討論。(新華社記者林昊 陳濟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