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人的高筒靴又叫“基爾扎”靴(音譯),它的材料是人造革。20世紀初,俄羅斯學者就開始了研究人造皮革材料。直到1941年德國法西斯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政府才意識到製造軍人皮靴的真皮材料處於急缺狀態。1941年8月,前蘇聯科學家伊?普洛特尼科夫被任命為 “基日米特”人造皮革廠總工程師,由他帶領數十名科學工作者負責研究完善人造革材料的技術。時間如此緊迫,經過一年多的艱苦研究,科學工作者們最終成功研製出新型人造革軍靴。這種軍靴不僅輕巧舒適、質地堅固,而且保暖、防潮。1942年,為表彰這些科學工作者們為完善人造革材料所做的貢獻,他們被授予史達林二級勳章。
幾年前,俄羅斯國防部曾嘗試將軍人的高筒靴改換為更加輕便的高幫靴。這項改革最初只在俄羅斯的部分精銳部隊中推行,包括特種軍隊、內務部軍隊和海軍陸戰隊等。一開始,軍人們高興地接受了這個新事物,因為高幫靴不僅穿起來輕便舒適,而且看起來也更加時尚美觀。但沒過多久,軍人們的樂觀情緒便蕩然無存了。因為這些新軍靴不耐穿,很快就被磨破,而庫存中的新軍靴後續供應卻跟不上。結果約一半以上體驗新軍靴的軍人們不得不穿著破了洞的靴子。改革中還出現的一個問題是高幫靴的成本太高。2007年,一雙高幫靴的價格根據款式不同從894.4盧布到1300盧布不等(約合225元-325元),但一雙高筒靴的價格卻只有646盧布(約合161.5元)。而高筒靴之所以成本低,是因為它們都是由勞改犯做出來的。但很顯然,俄羅斯勞改營不可能將重點立刻轉至生産高幫靴。
一些軍事專家強烈反對將俄羅斯軍人的高筒靴改為高幫靴。但如果軍人們改穿襪子配“基爾扎”高筒靴,腳會立刻被磨破。更何況在他們看來,只要正確使用裹腳布並及時將其清洗晾幹,它們基本是免費的。
關於裹腳布的持續爭論
幾百年來,裹腳布不僅保護了成千上萬士兵的腳足,而且也成為他們創作詩歌、幽默和俗語的源泉。因此,人們關於裹腳布是廢是留的爭論至今仍在繼續。一些人認為,不再使用裹腳布是一種進步,是對軍隊進行現代化改革的一項舉措。另一些人則是以一種懷舊的情感不捨地告別裹腳布時代。
曾在前蘇聯軍隊和以色列軍隊服役過的《莫斯科夥伴》公司總裁葉甫蓋尼?克剛表示,裹腳布遲早是要推出歷史舞臺的,就像人們曾經告別燧火槍、軍刀時代一樣。但必須承認的是,裹腳布的確更實用。他相信,當俄羅斯軍人換上正常舒適的高幫靴後,裹腳布也將不再有用武之地。
也有俄羅斯專家對新式高幫靴的品質表示擔憂。俄羅斯《軍校兄弟》報紙主編亞歷山大?薩利霍夫表示,俄羅斯軍隊後勤系統目前還沒有能力向每名士兵——尤其是那些常年遠離駐地執行任務的士兵——提供襪子套裝。他還強調,後勤部門應嚴格把好襪子的品質關,因為不少士兵正是由於襪子品質問題而遭受很多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