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擺脫戰後體制、否定和平發展的傾向,值得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中國人民擔心日本有很少很少一部分人,其中可能有的是有政治影響的人,存在復活軍國主義的傾向。”
這是中國領導人鄧小平1987年對宇都宮德馬等日本朋友講過的一段話。令人遺憾的是,時隔20多年後,這個論斷的現實針對性絲毫沒有減弱。眾議院選舉前後,日本一些政客拿關乎國家前途、亞洲安寧的和平憲法開涮,著實有些過火了。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于1890年開展實施《大日本帝國憲法》,隨即迅速走上擴張軍備,發動侵略戰爭的軍國主義道路。在推行《大日本帝國憲法》期間,日本一共發動了11次侵略戰爭, 其中包括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九一八事變、全面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等,給亞洲和世界人民帶來極大災難。
1947年確立的和平憲法,就是要徹底打破日本對外侵略擴張、對內軍事統治的政治體制,徹底消除發動侵略戰爭的軍國主義,清除發動戰爭的土壤。日本右翼勢力對和平憲法基本原則帶有本能的抵觸情緒。自民黨建黨綱領明言“謀求自主地修改憲法”。日本右翼勢力還煞有介事地搞出一套理論:在貿易立國、金融立國、科技立國和貨幣立國戰略下,急需“政治立國”,即實現“政治趕超”。而軍事手段的確立,無疑是實現其“政治立國”的支撐。
無視和平發展時代潮流,就明確宣示放棄“交戰權”的憲法第九條大做文章,日本政客究竟想幹什麼?是不是真的想突破底線?
今天的亞洲早已今非昔比。和平憲法一旦被修改,日本必須承擔由此引發的嚴重後果。向來以“含蓄”著稱的日本政客不願恐怕也不敢坦言心聲。不過,狐狸的尾巴是藏不住的,邪惡的心理不可能沒有現實注腳:一些日本政客至今仍不承認戰敗投降,只提“終戰”,極力回避侵略的事實,甚至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在關乎戰後國際秩序安排的領土問題上,在南京大屠殺、“慰安婦”鐵證如山的歷史事實面前,日本政客的表現讓人切切實實感受到軍國主義陰魂逼人。
日本能否正視和反省侵略歷史,走和平發展道路,向來是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日本擺脫戰後體制、否定和平發展的傾向,值得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就中國人民的心情來説,是希望同日本人民友好的,日本百分之九十幾的人也是願意中日友好的。” 這是中國領導人鄧小平1987年對日本朋友講過的另一段話。中國人民的心情沒有變,中國人民對日本人民願意中日友好的判斷也沒有變。
我們鄭重提醒一句:日本政客當有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