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就有竊佔釣魚島的意圖,但它既非琉球王國一部分,而且也清楚它是中國邊防島嶼,因此製造了“無主地”名義將它佔有,再串通移民琉球的日本商人古賀,將它改名“尖閣列島”,最後又以租借名義實質佔領。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釣魚島本應作為臺灣附屬島嶼歸還中國,但美國利用託管沖繩的權力將釣魚島劃入沖繩,後來又在歸還沖繩時將它“私相授受”交給日本,複雜的“釣魚島問題”就此産生。
釣魚島問題白熱化,但就釣魚島展開“島嶼爭奪戰”的可能性則微乎其微,原因是釣魚島範圍太小,又靠近日本和美國軍事牢固控制的沖繩,戰略位置顯然不利於中國。何況,武力爭奪不是中國的目的,唯有採用日美擔憂的方式,利用二戰懸而未解的問題,動員區域同仇敵餼的精神,共同迫使日本懸崖勒馬,這才是給予日本當頭棒喝,實現亞洲持久和平的最有效辦法。
中日之爭,不只是單純釣魚島或尖閣列島歸屬之爭,也不只是一批島嶼或海域權利之爭,更重要的是,既然日本是要為歷史翻案,就必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才能杜絕後患,反守為攻。
釣魚島之爭,既是從二戰後的處理不當開始,美國不履行《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決議,而日本又總是心不甘情不願負起戰爭罪責,加上心存不軌的行為,遂使它一直無法與亞洲鄰國友好相處。而有關國家除非選擇要以戰爭來決勝負,不然就應該即刻回到問題的“原點”,從根源來解決問題。(黃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