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資IMF430億“一箭三雕”

時間:2012-06-20 13:37   來源:國際金融報

  當地時間6月19日,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在墨西哥落幕,與會者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資問題達成基本共識。

  讓市場意外的是,美國首次“一毛不拔”,而中國與其他金磚成員國承諾向IMF增資93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資最多為430億美元,使得該組織總融資額高達4560億美元,比4月份預期的4300億美元高了許多,大大提高了該組織放貸和救災能力。

  430億責任性注資

  中國央行6月19日在官方網站刊文指出,在前一天召開的G20墨西哥洛斯卡沃斯領導人峰會上,金磚國家領導人認為,確保IMF擁有充足資源,有利於國際社會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金融領域的重大挑戰,金磚國家願為此作出貢獻。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和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宣佈支援並決定參與IMF增資,數額為430億美元。

  中國增資430億美元,很多人質疑,為何在沒有承諾話語權和投票權繼續提高的情況下,又為何比其他金磚國家出得多?一些專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作為IMF成員國,同時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增資就是在履行國際義務。至於增資多少,主要取決於我國外匯儲備量大小。也有專家分析稱,增資多少是根據上一年經濟增速決定的,

  但分析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南非、俄羅斯、印度和巴西之所以出資較少,與其經濟增速沒有直接聯繫,主要取決於他們的外匯儲備能力以及它們與歐洲貿易關係的親密度。

  此外,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和日本之所以在救助歐洲問題上比較積極,完全是因為大家對歐洲市場依賴性太大。現在救助IMF,就相當於救助本國貿易。如果歐洲徹底倒下,受傷害最大的是中國,中國的許多企業在歐洲市場掙扎,通過IMF救助重債國家,就是在救助海外投資環境,畢竟中國是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

  為外儲尋找安全港?

  增資多並不等於投票權和話語權會即刻升高。2010年11月,IMF執行董事會當天通過了份額改革方案。份額改革完成後,中國的份額將從目前的3.72%升至6.39%,投票權也從目前的3.65%升至6.07%,超越德國、法國和英國,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後,得到在這一國際組織中的更大話語權。在本次增資計劃中,歐元區國家和日本增資貢獻最大,分別為2000億美元和600億美元,英國提供150億美元。雖然日本還未最終確定,但媒體刻意將中國的出資份額與日本做了比較,認為中國會再一次“趕超日本”。

  孫立堅表示,“我對中國出資430億美元並不驚訝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歐盟陷入困境對中國不利,出資IMF就是在曲線救助歐盟貿易夥伴國。其二,中國要想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就必須從IMF注資著手。”

  中國向IMF增資是在為外儲有效使用尋找安全的投資港灣。孫立堅認為,中國持有超過3.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數量長期佔據世界第一,相較于直接購買有關歐洲國家的國債而言,向IMF增資的投資風險更小。之所以説通過IMF救助歐盟風險小,是因為與多國“組團”當債權人有利於增強“討債能力”,中國自己單方面救助,風險較大。

  要話語權不如先國際化

  中國增資IMF的另一個目的是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孫立堅認為,中國要積極參與IMF特別提款權(SDR)定價改革,SDR有利於人民幣計價影響力提升。增資越多,話語權越大,可以為人民幣可兌換程度以及最終發展為全球儲備貨幣奠定基礎,如此一來,外匯儲備資金也會多樣化,資産價格也會上升。

  “全球市場對人民幣的期望很高。市場普遍認為,在歐元出現大問題的時候,人民幣應該迅速承擔起世界主導貨幣的責任。”孫立堅認為,現在不是美歐不給中國過多的話語權,而是中國自身的金融體系還未徹底完善,確切地説,人民幣國際化的一些硬條件還不滿足,比如,資本賬戶開放程度以及匯率市場自由度等問題與世界的高期望值還存在一段距離,所以承擔過多的話語權對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是不利的。現在只能按部就班地等待,話語權增加只是時間問題,只待人民幣能儘快成為全球主導貨幣。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