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報告為日本把脈:政局並未穩定 經濟增長存變數

時間:2012-05-10 15:25   來源:人民網

  日前發佈的《日本發展報告(2012)》分析認為,日本政局並未因複合型災害的發生而得以穩定,政黨政治結構性問題對國家發展和危機處理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加明顯。另外,2011年的經濟指標預示日本災後重建中的經濟增長存在變數。

  該報告由中華日本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合作推出,聚焦于“東日本大地震:日本如何超越國難”,對2011年日本大地震對日本的政治、外交、經濟、社會文化的影響做了回顧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對其未來發展做了展望。

  日本政治在低水準徘徊的狀態還將繼續

  報告認為,在政黨政治遠離民主政治初衷且越來越以獲取政權為最高政治目標的政治結構下,朝野政黨之間即便是國難當頭仍難以達成共識,救災統一戰線亦難以形成。災難發生後,時任首相的菅直人曾向自民黨總裁谷垣禎一提議“大聯合”組閣,以應對救災,但在當今的日本政黨政治結構下,這個建議理所當然地遭到在野自民黨的拒絕。前所未有的複合型災害的發生,使日本政府的危機管理能力經受嚴峻考驗。雖然日本在抗震救災方面經驗豐富且各職能機構人員大多訓練有素,但是當“預想外”危機遠超出按部就班的“平常時”和“平常事”時,卻暴露出回避責任的作風和決策程式的低效等問題。菅直人因遭到指揮不得力、協調不到位的指責而被迫辭職。民主黨政權在執政滿兩年時推出了第三任首相,日本再次延續一年一換首相的政治局面。

  報告提醒,由於首相的更疊並不能使政治的格局發生根本性轉變,日本政治在低水準徘徊的狀態還將繼續。此刻的政治重組動向特別值得注意。在2011年,日本長期動蕩的政局即便在國家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刻也未有絲毫改善,民眾對傳統政黨及其政治博弈極為失望與厭煩,而民眾的失意為新興政黨、地方性政黨以及新型政治留出了成長的空間,政治改革的風潮和極端主義的風潮都有可能在這個時期出現。

  日本經濟模式進入歷史拐點

  報告指出,受大地震的影響,日本經濟在201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出現負增長,隨著工礦業生産的迅速恢復和突發性電力短缺的逐步緩解,第三季度出現明顯的V形增長,但受歐債危機、日元升值和泰國大洪水的影響,第四季度的復蘇速度放緩。根據民間機構、日本央行和政府的預測,2012年將會出現1.9%至2.2%的增長。根據日本內閣府2012年3月8日公佈的數據,2011年1-12月日本實際GDP增長-0.7%,其中民間需求、公共需求和凈出口的貢獻率分別為-0.2%、0.3%和-0.8%。值得關注的是,2011年日本貿易收支時隔31年出現1.61萬億日元赤字,為1980年財務省開始貿易統計以來首次赤字。在經常項目收支中,由於日本企業在新興國家營業利潤和利息收入的增加,投資收益所得比上年攀升19.9%,達到14.30萬億日元,使得2011年日本經常收支保持9.63萬億日元的盈餘,但規模比上年減少43.9%,為1985年以來最大降幅。

  報告分析指出,造成這種狀況的深層原因是戰後走過的日本特色的立國之路已經接近盡頭,日本經濟模式進入歷史拐點,而導致這個變化的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和新興國家的崛起。相對於亞洲新興國家,日本高昂的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的法人稅、日元升值和能源成本上升等因素,使日本的産業競爭力處於不利地位,同時導致日本産業加速向海外轉移。有學者預測,2012年日本經濟雖然會實現2%左右的增長,但由於通貨緊縮仍將持續,因此災後重建的增長不會持久,況且以建築和土木工程為主的災後重建項目並非災區期待的就業類型,也非災區想著力打造的産業結構。此外,歐債危機仍將帶來經濟下行風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