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危機近1700萬人失業 多國民眾北上打工

時間:2012-04-06 10: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相關連結

  瑞士感受歐洲之痛

  瑞士既不是歐盟成員國,也未加入歐元區,但與布魯塞爾保持著密切聯繫。金融危機以來,歐元區國家經濟紛紛倒下,瑞士卻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失業率處於低位,瑞士人依然享有較高收入和高品質生活水準,尤其是福利待遇和社會服務政策未見嚴苛,著實令人羨慕。許多歐洲人認為,瑞士既保護了國民經濟,又享受了歐洲貿易市場的好處,是一個典範。但瑞士經濟學家認為,這種論斷過於簡單,瑞士的實情並非想像中美妙。

  瑞士經濟聯盟首席經濟學家魯道夫明施説:“瑞士經濟與歐洲市場高度融合,我們的企業十分依賴歐洲市場,約有一半出口面向歐元區,近60%面向歐盟,所以一旦歐洲出現衰退,勢必影響瑞士經濟,使之也陷入衰退。”

  瑞士仍保留自己的貨幣———瑞士法郎。隨著人們對歐洲和美國經濟擔憂的加劇,瑞士法郎成為投資者最安全的賭博,過去18個月來已升值20%,給出口帶來巨大壓力。出口至歐盟的所有貨物,從奶酪到手錶、機械工具,都變得非常昂貴,許多訂單不得不取消。

  去年8月,瑞士法郎與歐元的兌換率達到1:1,後在瑞士國民銀行的干預下回落至1.2:1,但出口商認為這個比率仍不具競爭力,應降到1.4:1才比較現實。

  瑞士製造業採取各種措施降低成本,包括延長工時、降低工資,甚至裁員等。去年11月,瑞士失業率從2.8%上升到3.1%,雖然較之許多歐盟國家仍處低位,但瑞士工會稱,這只是一個開始。

  瑞士工會聯合會成員漢斯哈特曼説:“數以百計的人在失業,尤其是機械製造業和化學工業。如果情況得不到改善,我們擔心,2012年僅製造業就將有兩萬人失業。”

  瑞士信貸銀行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失業是目前瑞士人最大的擔憂,超過對移民、犯罪和環境的擔憂。

  如今,越來越多瑞士人意識到,1992年他們決定不加入歐盟不會讓他們擺脫歐洲經濟命運。“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明施説,“我們身處歐元區外,但同樣直接感受到金融危機的傷害,因為歐洲市場需求萎縮,瑞士法郎不僅強勁,而且被高估。整個出口行業不得不為了保住歐洲市場份額而降低成本。”

  瑞士明年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僅為0.5%,對於一個傳統經濟強國來説,前景十分不妙。如果歐洲經濟繼續低迷,瑞士勢必感受到歐洲之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