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結束9天亞太之行回到華盛頓。無論美方一路怎樣高調宣稱“重返亞洲”,無論從東亞拿到200多億美元波音飛機定單帶來怎樣的喜悅,白宮仍然面對巨大的經濟難題。美國國會特別減赤“超級委員會”的兩黨談判沒有取得進展,離11月23日午夜的最後期限已為時不多,兩黨要達成10年內減少1.2萬億美元的“拉鋸戰”面臨再陷僵局的危險。
眼下的美國經濟,正處於復蘇與衰退的膠著狀態。往前進一步,可能就是復蘇的陽光大道,往後退一步,也許就是衰退的漆黑陷阱。美國製造業雖初露生機,但失業率仍在高位徘徊,大西洋對岸的“歐洲兄弟們”接連拉起債務危機的緊急警報,讓最樂觀的經濟學家也不免對美國經濟多了幾分不安。
亞洲同樣在期待中密切關注著美國經濟的走勢。與以往相比,亞洲經濟對美國經濟的依賴度雖有所降低,但美國仍然是亞洲各大經濟體最重要的出口市場——美國消費牽動著亞洲製造。尤其是在歐洲經濟低迷之際,美國經濟能否轉危為安,為世界經濟提供動力支援,更成為亞洲國家的重要關切。
實際上,亞洲一些國家之所以對美國“重返亞洲”抱有一定興趣,就是希望美國的投資與市場能像過去一樣,繼續為亞洲經濟提供強勁動力。畢竟,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美國經濟不振的外溢效應也不容忽視。
亞洲經濟體在以往的金融危機中吃過虧,也吸取了教訓,由此進行了內部整合,加強了合作力度,提升了合作水準。亞洲的經濟整合併不是封閉的,而是面向世界的。亞洲的市場越來越開放,對世界經濟提供的動力也越來越多,這對美國經濟的回升産生了積極的作用。其實,亞洲經濟已為美國經濟復蘇作出了貢獻。
奧巴馬説亞太地區是“美國首要之務”的時候,他當然希望美國人把他説的“首要之務”與經濟復蘇聯繫在一起,但亞洲乃至整個世界更看重的,是美國的這個“首要之務”將會帶來些什麼。
法新社在報道美國國會兩黨減赤談判時,用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標題——《債務談判接近11點仍未見達成一致的跡象》。華盛頓的時鐘在滴答滴答地作響,還需要多長時間,美國才能給亞洲和世界一個明確而能帶來信心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