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緬甸撣邦大其力返回泰國清萊的時候,在60公里的道路上,三次被泰國警察攔下檢查毒品,由於泰國北部與緬甸有幾百公里的邊境線,從這裡流入的毒品佔泰國毒品市場總量的80%以上,成為“金三角”毒品進入泰國的主要通道。
在距離邊境20公里的湄尖檢查站,素拉猜上校告訴記者,該檢查站24小時值班,每月都能查到販運萬粒以上毒品的案件十幾起,2011年8個月泰北地區僅搖頭丸就查獲1500萬粒。而事實上通過檢查站販運的毒品只佔極少部分,“金三角”大部分毒品都是通過人背馬馱,避開交通幹線和支線上的檢查站,通過邊境相連的山林販運到周邊國家,真實數量實在難以估計。
泰緬老三國交界的“金三角”經過十多年“掃毒”運動,罌粟種植大幅下降,佔世界總量的份額已從1998年的66%下降到10%左右。雖然鴉片種植逐漸衰退,但是近年來其他種類毒品的貿易額卻出現上升的趨勢,“金三角”毒品販賣死灰複燃,甚至比以前更加危險,大量毒品通過周邊國家流入世界,受到危害的不僅有泰國、寮國、越南等國,中國也面臨大量毒品流入的嚴峻挑戰。
泰國清萊湄尖毒品檢查站。記者孫廣勇攝
周邊國家——受害嚴重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9月13日發佈的《2011全球苯丙胺類合成毒品評估報告》顯示,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是包括冰毒、搖頭丸在內的苯丙胺類興奮劑毒品“重災區”。在2008到2010年之間,寮國、緬甸、泰國和中國等大湄公河地區國家緝獲的苯丙胺類興奮劑增加了四倍,從3200萬片猛增至1.33億片。
與海洛因等傳統毒品相比,這種毒品在任何地方都能夠得以加工,且加工成本低,成為許多毒販的新選擇。2009年,東南亞共查獲468個苯丙胺類毒品非法加工點,而2008年,這一數字僅為288個,這些工廠大部分都分佈在“金三角”地區。新型毒品的生産又帶動了傳統毒品生意,“金三角”的鴉片種植開始出現升勢,2010年緬甸共生産580噸鴉片,較2009年增加20%,這些毒品首先傳播到緬甸、泰國、中國、寮國和柬埔寨,再販運到世界各地。
泰國禁毒委員會緝毒辦公室主任思立蓬告訴記者,2009年泰國警方搜繳搖頭丸2700萬粒,2010年約4000萬粒,而2011年前8個月已達3280萬粒,呈上升趨勢。在2011年前8個月泰國繳獲的四大類毒品中,海洛因達353公斤、搖頭丸3280萬粒、冰毒674公斤、鴉片9000公斤。泰國國內染毒者約130萬人,每千人中有19人,遠遠超出每千人中3人的國際指數,禁毒形勢十分嚴峻,而進入泰國的毒品80%以上來自“金三角”。思立蓬説,泰國將實施“全國合力打擊毒品”行動,而加強北部地區泰緬邊境的阻截是重點工作。
從地理上,“金三角”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瑯南塔、豐沙裏、烏多姆塞省及瑯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
泰北是非法走私毒品到泰國的主要通道,來自“金三角”的毒品從清萊、清邁、夜豐頌等府的17個縣市進入泰國,佔流入泰國毒品總量的80%以上。記者從曼谷一路向北來到清萊,看到山林越來越密,“吸毒者必亡、販賣者必抓”的宣傳牌不斷出現,路上的毒品檢查站也越來越多。
9月8日,清萊警方在湄發鑾縣截獲一批毒品入境,繳獲搖頭丸246萬粒、冰毒95公斤和海洛因3.4公斤,總價值超過10億泰銖。在圍堵販毒小貨車的關卡處,緝毒警員告訴記者,緬泰邊境線綿延五百公里,是“金三角”毒品進入泰國的必經之地,緬甸毒品80%左右首先流入泰國,然後轉運他國。“金三角”毒品進入泰國分為陸路和水路,陸路通過泰緬邊境的山區運輸,或者以大巴、旅遊車等為交通工具運送到泰國境內,水路則通過湄公河販運。
隨著“金三角”地區合成毒品貿易額出現上升趨勢,與緬甸東部撣邦接壤的中國、泰國和寮國面臨的威脅不斷加深。泰國2010年毒品犯罪案件為8年來之最,共立案26萬多起,在寮國發生的和毒品走私有關的暴力案件已達到歷史最高水準,緬甸境內截獲的冰毒與前一年相比也成倍增長,而大量毒品也在想方設法通過中緬邊境進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