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時間:2011-08-29 13:41   來源:人民網

  利比亞危機正在進入最後的決定性階段。關注利比亞轉型期種種敏感問題的同時,人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利比亞今後的發展道路。

  一些西方人士把利比亞戰亂比喻為“阿拉伯之春的延續”。但是,這些人也不得不明確告訴人們,這樣的春天是不會永久延續的。春天過後是夏天、秋天,抑或是直接進入冬天,誰也無法準確預測。這種不確定性源自西亞北非動蕩國家面臨的真正挑戰,那就是如何找到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當今世界,發展是主流、是大局,這一點在西亞北非表現得尤為突出。動蕩局面會否讓極端主義勢力捲土重來,或會否激發部族矛盾,這的確令人擔心。但是更具實質意義的是,如何通過發展來滿足廣大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對變革的期待。

  正確選擇發展道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有的國家發展了,有的國家陷入困境,有的國家甚至出現倒退,關鍵就在於所選擇的發展道路走得通走不通。政治體制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西亞北非眼下的實際狀況是,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

  西方始終沒有放棄主導西亞北非發展走向的圖謀。主導權自然和經濟利益有關聯。利比亞的硝煙還未散盡,西方石油公司的激烈爭奪就已經開始。同時也應看到,西方在刻意傳播其政治理念,直接干預該地區各國政治體制的重建。有學者認為,西亞北非出現的變化是西方地緣政治戰略使然。其實,這更是西方長期以來佔據世界政治經濟秩序主導地位的一種慣性表現。多少年來,西方之強不僅體現在經濟上,更體現在理念上。很多帶有強烈西方印記的東西因此變成了“普世的”、“必然的”,尤其是在所謂的“民主體制”方面。

  在“911”事件10週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時,討論西亞北非的政治體制重建具有現實意義。10年來,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發生了政治變革,有的是通過外力強行推動的,有的是“自我革命”,也有的是在內外力量交互作用下實現的。到目前為止,教訓仍多於經驗。原因之一,就是在西方的強勢影響下,不少國家不僅以西方的政治理念為指導,亦將西方式的“民主體制”作為革命的首要目標。在此背景下,尋找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以及建立適合自身文化傳統的政治體制的嘗試,顯得十分困難。

  歷史告訴我們,政治體制與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特定的政治體制是特定的文化土壤的産物。若要人為地進行移植,要麼是改造土壤,要麼是改變樹種。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裹挾下,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人類生存方式在改變,文化必然要隨之進化。順應時代變遷,及時做出調整,一個國家或民族就能夠煥發活力,緊緊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固步自封,勢必要出問題,甚至有可能在洶湧的全球化大潮中被邊緣化。但是,文化的進化不是簡單地丟掉自我,不是盲目地照抄照搬。

  西亞北非國家正處在發展的關鍵階段。根據本國實際設計未來政治制度,最大限度地實現民族和解,儘快實現從動蕩到發展的轉變,此乃當務之急。處理不當,很可能造成長期動蕩不安的局面,阿富汗和伊拉克便是鮮活的例子。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