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規就業牽絆東南亞經濟發展

時間:2011-07-13 13:47   來源:人民網

近日,在印度尼西亞民丹島,被馬來西亞驅逐出境的移民工人正等待救援。人民圖片

  隨著東南亞國家紛紛將經濟轉型作為主要政策目標,非正規就業增多造成的問題越來越顯著。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大學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只有約40%。泰國新政府上臺後很可能會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有經濟學家擔心這將加大正規企業的負擔,迫使更多的失業者進入非正規就業領域。

  儘管各國對非正規就業的定義有所不同,但就東南亞國家看,共同之處是這些就業者是個體或10人以下私企的僱員,他們的工資和工作不固定,且無社保。

  從本報記者對東南亞一些國家就業市場採訪獲得的資訊看,非正規就業在緩解就業壓力,推動勞動力市場發育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它的主要問題是造成勞動生産率低,技術進步受限,製造業難以擴大規模。經合組織的報告顯示,非正規就業佔東南亞新增就業的2/3。

  非技術移民工隊伍龐大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比較理想的社會結構應當是“橄欖型”的。從就業市場看更是如此,沒有就業市場的“橄欖型”,不可能有社會的“橄欖型”。就業市場只有中間厚,從底層上升到中、高層的機會又比較充分,才能確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東南亞就業市場的現狀卻是底層過大,中間過小。

  移民工隊伍龐大是東南亞就業市場的主要特色。有的國家人口增長快,年輕化程度高,大量農業人口涌進城市和鄰近國家。

  目前東盟有570多萬移民工,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是非技術移民工的主要輸入國,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是非技術移民工的主要輸出國。此外,在農業人口仍佔較大比例的寮國、緬甸等國,就業壓力雖不大,但就業渠道很窄,已出現農業人口向附近國家流動的趨向。據泰國《民族報》報道,泰國共有300多萬移民工,大部分來自寮國、緬甸和柬埔寨,其中只有約1/3是合法的。在菲律賓,涌進城市的農村人口已經使首都馬尼拉不堪重負。

  非正規就業率高影響經濟轉型

  東南亞就業市場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非正規就業者太多。在很多城市,隨處可以見到大批的小攤販,泰國就是典型。從表面看,泰國的失業率並不高,去年僅為1.5%,但大部分就業者都從事小攤販一類的非正規職業。據世界銀行統計,菲律賓非正規就業佔總就業的比重為45%,泰國超過52%,馬來西亞為20%。亞洲開發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非正規就業率高,是這些國家難以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的一個重要原因。

  無論是移民就業者還是非正規就業者,他們大多都沒有基本的醫保社保,且無法接受系統的就業培訓。這些人受經濟波動影響很大,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失去就業機會。

  分析認為,大量非正規就業使提升低層收入困難重重。目前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均出現加薪潮,在泰國,未來新政府很可能將曼谷等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從現在的每天215泰銖(1美元約合30.3泰銖)提高到300泰銖。但這一標準只可能在國企、外企和大的私企中實行,客觀上增加了這些企業的成本,可能促使這些企業裁員,使更多的人流向非正規就業市場,進而壓低非正規就業者的收入。

  菲律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艾曼紐爾德迪約斯認為,農業無法提供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條件,尤其是隨著農村人口加速增長,正規工業部門無法吸收過剩的非熟練勞動力。由於掌握技能有限,難以進入正規就業渠道,中小企業工資又太低,缺乏吸引力,這些人只能從事臨時性工作。勞動力本身形成兩極分化,從低端向中高端轉移之間沒有了上升的條件和渠道。

  加強技能培訓是政策重點

  國際勞工組織泰國、柬埔寨和寮國國家局局長王紀元認為,東南亞國家面臨著促進青年就業和移民工保護這兩項重要課題,應逐步將之納入國家發展的整體規劃之中,著力點應放在勞動力的技能開發上。目前,通過勞動力培訓來增加正規就業已成為東南亞各國的重點政策目標。印尼、泰國、菲律賓、寮國、柬埔寨等國政府均推出了提升就業技能的計劃,而亞洲開發銀行也將此作為援助重點。

  有分析認為,未來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挑戰之一就在於提升勞動力水準,並將非正規就業者納入國家的工資和福利體系,從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形成能夠相互聯繫的産業鏈條。未來東盟大市場的建成,既取決於各國在這個鏈條中的位置,更取決於對勞動力提升和産業投入的協調安排。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