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物價比較 專家稱趕英超美根在生産率不如人
時間:2011-07-04 15:11 來源:羊城晚報
同樣品牌的服裝,美國賣39.9美元,中國賣799元人民幣;50萬元人民幣的寶馬車,美國標價2.1萬美元……連日來,一個有關“同種商品中國比美國還貴”的話題,引來網友熱烈討論。
一説:中美物價大比拼,美國完敗
北京媒體幾天前的一則報道中,提到了中美物價的對比:很多日用品美國比中國便宜,9.9美元的鞋子,39.9美元的牛仔褲,30美元的T恤衫,同樣品牌在國內分別是499元、799元和799元。名牌貨差距更大:國內3萬元人民幣的名牌西裝美國只需500美元;50萬元的寶馬美國標價2.1萬美元。差別最大的是房價。美國二線城市200平方米約40萬美元,一個中産階級奮鬥七八年就能擁有房子,而在北京一位30歲的副教授要奮鬥到60歲才能擁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産。
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去年全美各行業平均年收入為4.44萬美元,而2010年中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7147元。兩者在絕對數字上相差不多。在美國,簡單理髮12美元,配一副眼鏡300-700美元,健康午餐8-10美元,快餐就更便宜了。網友一比自己日常的衣食住行,不由感嘆:“中美物價大比拼,美國完敗。”
反駁:真正大頭未算入,以偏概全
“説美國商品價格比中國便宜,這類帖子誤導成分很大,基本上是以偏概全。”有網友表示,在美國吃喝穿用確實是便宜一些,但那是小頭。真正的大頭是稅、保險、養車、醫療、教育等,這恰恰是短期到美國旅遊的人感受不到的。
比如,只要涉及人工費用,在美國就很貴。此外,美國有些房子是相對便宜,但買了房子後還有地産稅,每年6000美元到兩萬美元。折算成人民幣,還是比中國高。
專家:物價怪相根在生産率不如人
同種商品中國反而比美國貴,究竟為什麼?羊城晚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曾多次訪學美國的廣東經濟學會會長、中山大學王珺教授。
王珺認為,在農産品方面,美國自然條件好,很多農産品生産成本很低。在日用品方面,美元是主要的國際貨幣,能方便進口世界各國質優價廉的消費品。
為何同樣品牌的服裝、汽車等,美國要賣得比中國便宜?有學者調查發現,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是美國的4.17倍,日本的3.76倍,歐盟的2.33倍。而物流成本佔製造業生産成本的40%至60%。王珺表示,這與國內稅負、物流成本有關係。同時,也與一些跨國公司的定價策略、國內部分高收入群體“越貴越好”的心理,以及一些進口高檔商品的關稅高低有關。
王珺認為,物價問題最主要還是兩國生産率的“比拼”。中國現階段生産率比較低,勞動者的收入難以提高,從而收入不高,而商品價格卻不低。要轉變這種發展方式,關鍵是要依靠技術、創新,生産率高了,就可不提高産品價格,同時大幅提高勞動者收入。(馬漢青)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