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極端氣候多地頻發 各國專家探尋應對良策

時間:2010-09-09 10:19   來源:新華網

  極端氣候事件,這種被定義為“一個地點或地區發生‘概率較小’的天氣氣候現象”為何頻頻出現?在過去一個世紀、特別是過去的半個多世紀,全球陸地或特定區域的極端氣候事件頻率、強度是否發生了顯著的趨勢性變化?原因是什麼?中國又該如何應對這種挑戰?

  7日至8日在京舉行的“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上,頻發的極端氣候事件成為與會多國專家學者關注、討論的焦點。

  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開放實驗室任國玉稱,目前多數研究顯示,過去半個多世紀全球陸地上極端冷(如低溫、寒潮、霜凍等)事件發生頻率一般明顯減少,而極端暖(如高溫、熱浪、暖日等)事件發生頻率一般顯著增多。北半球大陸中高緯度多數地區強降水事件發生頻率明顯增加。中低緯度地區夏季的極端乾旱事件增多。

  對於氣候變暖的原因,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認為,人類活動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使溫室效應加劇,氣候變暖。非政府間國際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則認為,是自然原因,如太陽活動造成了氣候變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瑞士伯爾尼大學教授托馬斯斯托克分析指出,50年來氣候的變暖,主要是由溫室氣體濃度增加造成的。溫室氣體的持續排放,會使氣候進一步變暖,並使氣候系統的各組成部分發生相關的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公開表示,目前,世界多個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造成大量生命財産損失。這些事件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的推測吻合,即由於全球變暖,未來將有更多更嚴重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中國地域廣大,生態類型多,極易受到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林而達説,1956年以來,中國平均氣溫線性增加。20世紀以來,中國暴雨極端事件出現頻率上升、強度增大。中國目前面臨乾旱、洪澇、熱帶氣旋與風暴、寒潮與凍害以及高溫和熱浪等多種氣候問題。

  毫無疑問,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候事件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敲響了警鐘。如何應對這一嚴峻挑戰?“21世紀論壇”上的中外專家試圖開出“良方”。

  斯托克教授指出,一旦各國商定氣候目標,並把它作為有約束力的全球決議進行實施,就離不開長期戰略和全球性措施。

  “氣候變化的分析和預測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和前提。氣候變化預測可為決策者提供科學支撐。今後主要的問題是改進模式和排放情景,以得到更可靠的預測結果,尤其溫室氣體增暖作用與長、短時間尺度氣候脈動的相互作用。同時,還要發展統計氣候模式,以彌補氣候模式的缺陷。”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如是説。

  林而達則認為,儘管氣候變化的方向得到肯定,但區域性的細節、發生時間仍有不確定性。加強氣候變化影響的研究,豐富氣候變化影響知識十分必要。需要豐富關於適應選擇更具體的資訊和技術,加強脆弱性和適應技術評價。在適應技術的決策過程中,需要考慮社會經濟因素,應將適應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一部分,納入各地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計劃。

  阿根廷科學理事會高級研究員文森特巴羅斯表示,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應對這一複雜問題的更好策略,是通過與較強機構之間的合作,加速技術創新的步伐,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

編輯:于斯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