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玠:奧巴馬將會延續布希的既定臺海政策

時間:2008-11-25 14:52   來源:台灣網

  紐約大學終身教授熊玠近日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指出,美國新總統奧巴馬就任之後的對華政策,不會有太大變化,將會延續布希的既定臺海政策。他認為,現在提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停止敵對狀態,尚嫌太早,臺灣還沒有準備好。

  以下為專訪全文。
 
  問:對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怎麼看,是否有能力應對經濟危機?
 
  答:奧巴馬當選完全是夠運氣,天時地利人和,小布希八年實在不得人心,任何一個有相當資格的人,登高一呼説“我要改變”,都會選上。奧巴馬自詡羅斯福第二,但羅斯福時代,只要搞好美國就可以了;但現在是全球化、一體化時代,美國經濟與歐洲、亞洲等各經濟體緊密相連,只復興美國經濟不夠,還要復興全世界的經濟,這是史無前例的。

  問:奧巴馬就任之後的對華政策會不會很大變化?

  答:奧巴馬就任之後的對華政策不會有太大變化。自尼克松總統以來的美國總統們,對華政策是連貫的,即一個中國、三個公報,和“臺灣關係法”。裏根總統和布希上臺前都是很反共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是,一上臺就不同了。在態度上,奧巴馬與麥凱恩相比,後者比較老成,認為亞洲重要,中國在亞洲很重要,所以美國與亞洲、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一定要搞好,可是美國也要檢討自己,例如,美國失業不能全怪別人,態度很穩重、謙虛;奧巴馬就不同了,態度咄咄逼人。比如,投票日前五天,他稱中國操縱匯率,造成美國貿易赤字,但全球貿易七成以美元結算,為何中國對其他國家貿易赤字,只有對美國貿易順差大,這種説法根本不成立,所以提出這個説法完全不合邏輯。

  對於各方質疑奧巴馬當選之後會延續布希的既定政策,答案傾向肯定。
 
  2000年布希競選時,曾表示要竭盡全力保護臺灣。但當選三周之後,就接受《世界日報》書面訪問,提出“三個如果”政策,即第一,如果正常情形下,美國基於“臺灣關係法”,一定要支援臺灣供給臺灣保護性的武器;第二,如果大陸對臺灣動武,美國不能坐視;第三,如果臺灣搞臺獨而惹起一場戰爭,美國決不介入。這就是美國的底線,我認為奧巴馬也會遵守。
 
  奧巴馬比克林頓稍微負面一點。克林頓第一任期內,沒有對華政策。在第二任,適逢一九九六年臺海危機,經過美國國家安全部門九個月的研判,結論是要對華全面接觸。假如克林頓第一任的時候缺乏一個具體對華政策是零點,那麼奧巴馬的對華政策是“負”分。因為,奧巴馬就職以後的首要任務乃在應付經濟問題。
 
  美國華人很多不喜歡奧巴馬,不是沒有道理的。奧巴馬當選之後首先要照顧黑人(佔美國人口比例13%),然後是西班牙人(佔美國人口比例17%),接下來是白人,而佔人口比例僅1%的華人恐怕不會受重視。 
  
  問:如果希拉裏擔任美國國務卿,對華會有怎樣態度?

  答:如果希拉裏擔任美國國務卿,應該很平穩。因為她八年在白宮,接觸很多。不過,如果她就任國務卿,將面對美國國會指稱中國操縱匯率等,她會怎樣作為還要看國會的壓力。

  問:您對陳雲林到訪台灣、“陳江會”的結果,以及臺灣的處理有何評論?

  答:陳雲林最後按計劃訪台,可能有道理,包括支援馬當局落實兩岸政策承諾。
 
  馬英九的運氣實在不太好,人又太老實。臺灣經濟差,馬英九當局不會包裝,所以一直被批評。馬英九應奉行“聖人之治”,從“無為”,到“有為”,再到“無所不為”。
 
  問:下一步對於兩岸和平協議、停止敵對狀態,馬當局應怎麼做?
 
  答:現在提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停止敵對狀態這個議題,太早了。臺灣還沒有準備好。馬英九現在不談統一,連終極統一都避而不談。在臺灣,“臺獨”可言甚至可為,但是統一可做而不可言。陳水扁八年加上李登輝十二年,後果是“臺獨王國”二十年。在臺灣,臺灣人與大陸人的鴻溝很深,李登輝一句“國民黨是外來政權”非常狠毒。後果就是,陳水扁膽子很大,只要提到臺灣“建國”,什麼錢都敢貪污,就仗著他是臺灣人加上“臺獨”包裝。

  問:奧巴馬的對外政策會怎樣?對俄羅斯的政策會不會改變?

  答:對於奧巴馬的外交政策選舉期間的言論,要打很大的折扣。比如從伊拉克撤軍,原先提出就職六十天撤軍,現在看來可能不大。奧巴馬在選舉期間,大獲猶太人支援及捐款,所以他對以色列的政策不會改,中東政策亦不會改變。奧巴馬在這方面的“改變”口號是假的。
 
  奧巴馬的導師布熱津斯基痛恨俄羅斯。他是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即《大棋盤》的作者。美國現任國務卿賴斯也是研究蘇聯東歐問題、痛恨俄羅斯,奧巴馬大概會延續目前的俄羅斯政策。與現任總統布希相比,奧巴馬在反共和反俄方面,將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對中國而言,這是個隱憂。

  問:未來三十年,世界大國的格局會有怎樣的發展?
 
  答:新加坡有一位教授提出,再過二十年,全球有四大經濟體,其中三個在亞洲。這四大經濟體是中國、美國、印度和日本,等於是歷史重現(return of history),而不是日本學者Francis Fukuyama提出的歷史的定局(the end of history),即認為西方統治世界的大格局不致改變。

  《遠東經濟評論》近期曾刊文指出,當下的金融危機讓所有國家深思,探討採用“中國模式”,即國家干預、對經濟實施宏觀調控。

  我認為,由鄧小平設計的“中國模式”,採取的是經濟、文化、政治的一個三步曲,即優先發展經濟,然後提升全民文化素質,正如孔子所言“先富後教”,最後再向政治民主方向發展。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