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多家網站進行調查,關於“你覺得央企招聘透明度怎麼樣”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的受訪者認為不透明,而七成以上的受訪者感到,身邊有較多不符合招聘要求的人進入了央企。裙帶關係被認為是進入央企的關鍵因素,認為“有必要規範央企招聘行為”的佔到調查總數的88.6%。
這項網路調查提供的資訊,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實情況,還需要更客觀準確的評判。感覺上,人們普遍覺得裏面問題多多,但感覺與事實並不完全等同。一個單位招聘10個人,其中1人為“關係戶”,這可能就與一個基於感受、印象得出的統計數據有區別。
從社會範圍來看,招聘過程遭受“不透明”質疑的不只是央企。比如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中出現的“蘿蔔”招聘,其他一些社會機構,在招聘中也可能會碰到關係單位、內部關係及熟人推薦來的親朋好友,作為社會現象,這可能是普遍的。
但無論國企、民企、外企,其招聘和公務員招錄都有本質區別。公務員招錄涉及到國家公務人員的選拔任用,關係到權力來源、權力使用、權力監督等重大問題,必須要公開,體現社會公平、平等。但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是依法設立,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的社會經濟性組織,其招聘,具有企業的特定屬性。
國企招聘透明度調查,比民企、外企的招聘引起了更大的關注,並由此引發關於國企招聘公開的爭論。國企仍然是企業,何以它的招聘會導致像公務員招錄出現問題時的那些反應?這本身就是個問題。
我國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自身能力已經發生巨大變革,國企改革向前推進。但國企改革不徹底,國企與權力的關係,仍然是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恐怕正是因此,國企作為企業面臨的問題導致了在非企業的層面被解讀。
國企的問題不容忽視,對此,我們也應有清醒、客觀的認識。我們認為,國企招聘必須要放在國企改革方向上來理解,也就是實現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化。過去,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幾乎是一統天下,存在於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國企改革不是讓國企全部消失,而是尊重市場的作用,不斷推進規範的制度化建設,依託資本市場回歸公眾公司的本質。
國企改革在現代企業制度的框架之內。建立明晰的國家所有權委託代理關係,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部門與監管國有資本經營職能的機構分開,關係到國企運作的方方面面。
在這個意義上,國企招聘應該是和所有成熟規範市場主體一樣,必須依法,但在經營和內部事務上具有完全的自主性。一個企業,具有真正的市場主體身份,它找招聘什麼人、以什麼方式招人,只要是為企業發展運作負責,無需太在意它是否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