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利益最快實現”夯實改革信心

時間:2012-03-05 09:19   來源:西安晚報

  全國兩會大幕已經開啟,代表委員議政建言引人關注。此前,人民網和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曾就 “2012年兩會十大熱點話題”開展一項超過155萬人次參與投票的大型調查。結果顯示,“社會保障”、“收入分配”、“醫療改革”高居前三位。在關於 “房價調控”這樣的分項調查中,8成以上的投票者選擇了“力度還不夠”,“希望繼續,再讓房價降一降”。

  這個結果,是公眾普遍的感受。事實上,“社會保障”已經連續三年居網民關注度首位,位居二三位的“收入分配”與“醫療改革”,關注度也是連年上升。公眾目光聚焦在這些話題,説到底,也就是因為這些領域與公眾的權利與福利最為關聯。

  要解決這些焦點難題,別無他途,也就是兩個字:改革。不論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還是實現收入分配公平,抑或是解決公共醫療困境,這些年都在尋求通過改革的路徑來實現。經過許多年的摸索探行,這些領域的改革,也多被視為接近或者深入“深水區”。這時候,改革很容易碰著“硬骨頭”,推進步伐可能呈現緩慢停滯的狀態。在這樣的時候,要想增加公眾對改革信心,就必須促使公共利益得到最大最快實現。

  對社會經濟的擔憂、對公平正義的焦慮,對路徑選擇的迷茫,對改革決心的期望,這一切,如果不能通過最為明確的信號來及時解除與釋放,人們就不可能知道改革進入下一站之後,能不能真正看到嚮往已久的溫暖陽光。前些天,人民日報曾發表評論員文章,特別強調,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這種對堅定改革決心的籲請強調籲請,令人振奮。增加公眾對改革可預性,不止于決心,更應該及時讓公眾看到可以行之有效的方法與路徑。

  很多領域的改革,都牽涉著複雜的利益博弈。只有真正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場上,在相關路徑上迅速達成共識,改革才能順風順水。改革必須從決心迅速過度到路徑階段,進入實質性操作狀態。光説不練,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誰都清楚,改革是有風險的。但誰都更清楚,不改革更危險。要解決好風險問題,就是把事情想清楚之後,實實在在做下去。現在很多領域的改革,決心也有,路徑也不缺,缺的就是踏實行動。只要有行動,至少會産生試錯功能。現在我們期待兩會,能夠催發更多領域向公眾展示關於改革的積極行動。

  進入“深水區”的改革,是容易遇上難啃的骨頭。這時,就是要直面既得利益,快刀斬亂麻,只要砍斷相關利益鏈,公共利益就不會再被捆綁,改革自然也就能夠順水推舟。從這個意義講,現在我們更希望看到,在集聚各個領域改革焦點難題的“兩會”之上,能夠鋪陳出一條條各個擊破的路徑,然後,向公眾傳遞改革列車何時迅速駛進這些軌道的明確時間表。

  朝向民主與法治的目標闊步行進的全國兩會,正在求解太多的改革難題。改革正當頭,不容趨避之。改革也只有明確拿出讓人看到真正碰觸那些既得利益集團的方案與路徑,給公眾列出明確的行動時間表,才能最終讓公眾相信公共利益可以獲得最快實現,來夯實對改革的信心。(單士兵)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