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撰寫的2011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正式發佈,課題組調研了中國境內的國企、民企、外企的百強企業,從商業賄賂制度、産品合格率、社保健康培訓、節能減排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評估。結果顯示,無論是國企、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社會責任得分都少得“可憐”,平均得分僅為19.7分,滿分為100分。(11月8日《法制晚報》)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意識,越來越成為人們衡量一個企業優劣的重要標桿。但是也不能對企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抱有幻想和奢望。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我國對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及制度設計方面,還很不健全,一些企業社會責任意識還很薄弱。
譬如,在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的“世界500強2010企業社會責任評估”排名中,中石油,在榜單中位居倒數第二名。震驚之餘,人們又覺得這個評選結果比較客觀和公正,沒有冤枉中石油的意思。“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油荒”事件屢屢發生,就是明證。還有,一些房地産商偷稅逃稅,成為納稅侏儒;另外,近來在我國房地産領域,有不少的無良國有企業,包括財大氣粗的央企,瘋狂炒作地皮,不斷製造天價地王,來助推房價上升。
其實,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早已把“企業社會責任”上升到法律層面,並走向了成熟階段。美國大多數州都頒布了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立法,2002年總統布希簽署了《企業責任法案》,以制裁那些瀆職和做假賬,特別是直接損害民眾利益的企業主管,以提高民眾對美國市場的信心。有的國家則更為細化,如2005年5月,瑞典議會出臺一部新法律,要求所有瑞典企業在年終報表中,除了做財政數據的呈報以外,還必須呈交一份企業持續性發展的報告。報告內容必須包括企業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以及與民眾和諧相處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其成果。將與民眾和諧相處作為評估企業業績的一個方面,是瑞典政府在引導企業良性發展方面做的新的努力。
所以,要想讓企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坐等是根本不可能的,需要社會多方合力,包括政府部門、消費者、非政府組織和企業的齊心協力。更為重要的是,國家職能部門要大膽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通過立法設計,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法》,來強制企業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