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德”和推薦生“不孝不推薦”好不好?

時間:2011-10-17 10:54   來源:人民網

  近來有兩則新聞報道頗受關注。一則是據新華社10月5日報道,2012年度國家公務員招考將加大對考生“德”的考察。國家公務員局表示,公務員錄用考試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而不是僅僅看重筆試和面試成績。考生政治品德不良,社會責任感和為人民服務意識較差將不得錄用為國家公務員。另外一則是,根據10月13日《新聞晨報》報道,日前,獲得北京大學2012年度“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資質的全國211所中學及其校長名單已公示。值得注意的是,北大此次在推薦生標準中,明確將“不孝敬父母”列為“不得推薦”的第一條。

  公務員“考德”也好,“不孝不推薦”也罷,都在試圖把“重視德的表現”推上前臺,成為硬指標,讓報考公務員者和希望成為北大推薦生的學生首先要過關“德”這一關。 

  從出發點來看,公務員“考德”和“不孝不推薦”都沒錯,應該也必須這樣要求。從幹部隊伍建設方面來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黨的幹部工作的基本原則,是選人用人的硬杠杠。《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七條明文規定:“公務員的任用,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原則,注重工作實績。”公務員的九條義務中也有:“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的要求。道德品質好自然是國家公務員的門檻。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國民教育上講,素質教育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按班人。“四有”之一就是要有道德,在德智體美勞中首先倡導是是“德”的培養和教育。如果“不孝敬父母”,自然是“德”上出了問題,也就不能夠列為推薦生,這一點毫無疑問。

  看似非常正常的條件和要求,聽起來也是很好的政策。但為什麼公務員“考德”和“不孝不推薦”的消息會迅速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話題和質疑的重點對象呢?答案只有一個,人們不是反對公務員要“考德”,也不是反對“不孝不推薦”本身。而是懷疑好事能否辦好,擔心公務員“考德”和“不孝不推薦”不僅不能夠在實踐中中取得實效,反而會走向反面,成了社會不正之風的始作俑者。

  如果沒有公平公正公開的、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舉措,公務員“考德”中的“考”字就可能成為“玩”字,玩關係、玩背景,誰的關係硬就可能成為“考德”的佼佼者,誰的背景深就可能成為“考德”的得益者,而那些來自於貧寒家庭,唯有靠自己的雙手闖世界的德才兼備者很可能在“考德”面前成為陪考者,淪為犧牲品。同樣,如果沒有公平公正的、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舉措,“不孝不推薦”的結果是,玩旁門左道的倒真是會“笑”了,真正孝順的倒可能只有“哭”的份了。

  任何一項政策的出臺,不僅要看口號提得好聽不好聽,更要看落實起來行得通行不通;不僅要看形式上的創新,更要看內容上的務實。不管是公務員“考德”還是“不孝不推薦”,如果缺乏操作層面的量化和考核層面的公開公平公正,最終不僅落不到實處,反而會破壞了正常的競爭規則,讓人們對社會的公平公正産生更多的失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