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門“走千戶”如何接好“地氣”?

時間:2011-09-05 14:15   來源:人民網

  9月至11月,民政部將在全國城市街道社區工作者中開展“走千戶、訪千人”活動,著重梳理多數群眾反映強烈的合法訴求和合理需求,積極回應治安保衛、環境保潔、衛生保健等社區居民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解決困難群眾和特殊人群的實際困難。(9月4日《新京報》)

  民政部組織開展“走千戶、訪萬人”,引發輿論關注。網路上,鮮花與“板磚”齊飛。在一些網友叫好的同時,也有網友表示不屑,認為是“作秀”和走過場”。不過,筆者認為,對於“走訪活動”,我們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習慣性地去加以質疑,而更應多給些鼓勵和掌聲。一方面,參與範圍包括全體街道幹部和社區工作者,重點是新入職社區工作者特別是大學生社區工作者,有助於基層工作者和群眾打成一片,更好地融入角色;同時,走訪對象包括全部轄區居民、外來人口、社區社會組織和駐區單位,如此大規模廣覆蓋的入戶調查,有利於民政工作和社區服務“接地氣”,解決一系列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

  當然,民政部門和街道社區,也要正視公眾質疑,將其轉化為更好地開展走訪活動的動力。必須看到,這些質疑聲音並非對走訪活動本身的否定,而更多的是對其落地實效的擔憂,因此,我們更應進一步完善機制,豐富內容,真正把好事辦好,讓公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首先,調查應有“下回分解”。入戶調查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目的。走訪活動,決不能是一“訪”了之。否則,居民“不説白不説,説了也白説”,勢必違背了活動的初衷,也影響到相關部門的公信力。對於每一項群眾訴求,街道社區都必須加以重視和處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入托入學、勞動就業等僅憑街道社區和民政部門一己之力難以解決的訴求,也不能以此為由加以敷衍,而應主動向相關部門反映,協調解決。

  其次,主動接受公眾監督。入戶調查不能局限于“你説我寫”,被動記錄家長裏短,更應開誠佈公,主動徵求居民的意見建議。溫家寶總理日前在國土資源部考察時再次強調,“要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政府”。走訪活動就是一次很好的契機。除了幫助困難群眾和特殊人群解決實際困難外,還要學會從個例中發現共性問題,找出當前工作中的盲點和薄弱環節,從而加以彌補和完善。

  此外,核查低保同步進行。城市低保是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的兜底政策,但“應保不保”、騙保等行為嚴重挫傷了政策善意。日前,河南省就在5各縣查出了4.3萬人的低保資格有問題,不該享受低保資格的卻在吃著低保,而該享受低保的資格遲遲不到位。與平時低保申報“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所不同,此次走訪真正做到了與困難群體“零距離”,可以準確掌握其家庭實際狀況,判定是否符合低保資格。將核查低保工作與“走千戶、訪千人”活動中同步展開,能夠有效整合管理資源,做到“事半功倍”。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