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藥品突擊漲價還是要靠市場

時間:2010-06-18 08:54   來源:新京報

  去年11月底,人保部公佈最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在此前後,數十種目錄中的藥品悄然漲價,最高漲幅近90%,一些仿製藥的價格甚至超過進口藥。(6月17日《中國青年報》)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核心就在於不合理的藥價形成機制。而不合理的藥價形成機制,根源就在於市場機制在藥價形成中基本不起作用。

  國家發改委曾幾十次大刀闊斧地用行政手段強行降低藥價,但每一次 “降價令”發佈後,從藥廠、藥店及醫院傳來的反饋都讓人尷尬:藥廠對降價藥品停止供貨,公關藥監部門,將舊藥包裝成“新藥”高價推出;醫院、藥店也紛紛“棄用”降價藥;“高價藥驅逐低價藥”的戲法一再上演。

  一度被稱為“陽光工程”的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則落得醫、患、産、銷四方不滿的結局。有人評價説,“過去藥業銷售人員要公關的對象,還只是醫院院長、藥房主任(科室主任)和臨床醫生,現在又增加了分管衛生局長、招標辦主任、藥事委員會的每一個委員”。加入其中的政府部門也越來越多:糾風辦、計委、物價、藥監局、中藥管理局、衛生局……有的招標單位一季度甚至一個月招標一兩次。

  今天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製度,或曰基本藥物制度,同樣因為權力過於集中導致大量的“攻官”現象,也同樣因為無時無處不在的資訊不對稱,導致多部門的價格監管歸於失敗。

編輯:栗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