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失明比山寨博物館更堪追問

時間:2013-07-10 14:21   來源:廣州日報

  8日,作家馬伯庸一篇題為《少年Ma的奇幻歷史漂流之旅》的博文,讓河北冀寶齋博物館火了:館中年代穿越、造型奇異的藏品,讓網友連連驚奇,大呼“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記者發現,這個號稱投資5400萬元的村辦博物館還是國家3A級景區、衡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科普基地。

  毫無疑問,本條新聞足以滑天下之大稽。從馬伯庸披露的幾件“藏品”,以及二鋪村村支書王宗泉毫無技術含量的解釋來看,這近四萬件藏品沒有幾件“幹貨”。也難怪曾有專家質疑該博物館是“低倣假貨集中營”。假貨公然登上博物館的嚴肅“廟堂”,對於大把砸錢建博物館的二鋪村而言,自然是“名利雙收”。對於文物保護而言,則是濫竽充數。對於參觀者特別是那些各種名頭裹挾而來的學生而言,則是純粹的欺騙和誤人子弟。

  在許多地方大搞博物館經濟的當下,二鋪村憑藉一雙市場“慧眼”,早早地搭上了這趟“投資性拉動”的快班車。顯而易見的是,二鋪村的這個博物館從一開始就不避假、冒、偽、劣,所以在很短時間內實現藏品近四萬件。按理講,這樣一個醜態百出的博物館,至少不可能在博物館界有任何生存的空間,更不可能成為當地所謂的旅遊勝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不能不問,二鋪村的這個山寨博物館到底憑藉哪些資格,到底有哪些能量,成功獲得這眾多名銜?眾多公權部門不惜耗損公信力,爭捧二鋪村的“臭腳”,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眾所週知,收藏文物嚴肅得近乎苛刻,這註定其準入門檻非常高,專業性非常強,同時也表明投資非常大,軟硬體要求非常高。當然,這並非否定民間不可以有博物館。事實上,現實生活中確實活躍著一個以收藏各色文物為快的特殊群體,許多人的藏品十分珍稀,曾令人側目。這也並非就可斷言,民間收藏家手裏就沒有假冒偽劣的藏品,在這個魚龍混雜的行業,專家鑒定“失手”現象亦不鮮見。某電視臺的一檔“鑒寶”節目就曾遭到專家們的群體質疑。

  民間收藏充其量只是局限于個人自娛自樂性質的“玩票”,二鋪村的這個博物館明顯不同,一方面打著民間收藏的旗號,另一方面又取得許多名銜,表明公權部門對這一充斥山寨藏品的所謂博物館的公開認定,也表明這個山寨博物館由此取得了一定意義的“官方身份”。可以肯定的是,當山寨博物館誤導他人的同時,那些賦予山寨博物館以“官方身份”的部門,其實也扮演了一定程度的“幫兇”角色。

  簡而言之,對於二鋪村這個“李鬼”式的山寨博物館當然要打,但“李鬼”是如何貼上公信力的標簽卻不能不問,權力失守往往是社會失信的前奏。(禾刀)

編輯:張禦舲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