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製造大案子,反思不應止步

時間:2013-06-21 14:5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6月7日18時20分許,福建廈門發生一起公交縱火案,致47人死亡34人受傷。公安機關確認,犯罪嫌疑人陳水總當場燒死。 

  隨著調查深入,關於陳水總的背景資訊不斷浮現。無論是他的個人微博內容,還是各媒體挖地三尺的採訪報道,逐漸拼湊出一個身處社會底層、不斷陳情又屢屢受挫、終而悲觀厭世的“小人物”形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最容易被忽視的“小人物”,製造了這起驚天大案。 

  這正是值得我們深切反思的地方。陳水總的暴戾之氣,從何而來?文革期間下鄉,回城後生活艱難,想要退休又面臨年齡問題無法辦理社保,從此開始無休無止的陳情。而陳情中不斷遭遇的部門間踢皮球,也成為他最後人生時光的抱怨主題。 

  陳水總最後的罪惡之舉未必是因為陳情無門。但他的遭遇足以給我們以警示。一些基層幹部在面對群眾事務的一地雞毛時,或多或少存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官位不大,官氣不小,慣於用“空頭支票”忽悠群眾,寧願少幹事、不幹事,只求平安無事,最終往往拖成大事。 

  廈門縱火案後,多地迅速加強公交安全管理。規範的安全管理是必須也是必要的。如果著眼于從根本上防止出現第二個第三個陳水總,恐怕防不住。在中國傳統政治倫理中,防民之舉從來都是最末的選擇,根本解決之道還是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好。民心在於疏不在於堵。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訓,一些領導幹部不是想著怎麼把群眾工作做深、做實、做細,而是熱衷於搞這安全工程、那維穩工程,亂鋪攤子,這都是脫離群眾路線的庸政、懶政。 

  陳水總的生活不幸固然難掩其惡,相關領導也應有所反思。守土有責,在你治下何以發生這樣極端反社會的案件?還有多少類似問題隱藏在地下?更進一步,應引以為訓,增強危機意識,帶頭改作風,到群眾中去,到基層一線去,對幹部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掃除,剷除滋生社會不和諧不穩定的灰色土壤,在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中扎紮實實推動和諧社會建設。(陳方)

編輯:張禦舲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