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滄縣宣傳部門證實,近期遭輿論炮轟的“紅豆局長”鄧連軍已被免職。前不久,滄縣張官屯小朱莊村的鐵紅色井水引發恐慌,身為滄縣環保局局長的鄧連軍曾以“水煮小紅豆”的比喻辯解,並稱“紅色的水不等於不達標的水”。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王浩認為鄧是“瞪著眼説瞎話”。
用“瞪著眼説瞎話”評價鄧連軍,確實非常恰切。媒體報道稱,小朱莊村是典型的“癌症村”,在當地挖個30釐米的坑,很快就有紅色絮狀物從泥土中滲出來。見此情形,即使沒有任何專業鑒別能力的人,也會懷疑村裏的地下水出了問題,環保局長對此豈能不知情?
“紅豆局長”為何敢於“瞪著眼説瞎話”?首要原因在於,有個別地方官員平時説慣了“瞎話”,養成了“滿嘴胡言”的習慣。據媒體報道,曾有小朱莊村村民拿著污染水樣找人檢測,發現水中含有硝基苯、苯胺等化工用原料殘留。但村民將情況反映給地方政府,卻被告知水質達標,相關企業也每年都能順利通過環保部門的年檢。平時説慣了“瞎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口出“雷語”也並不奇怪。
進一步分析,地方官員敢“瞪著眼説瞎話”,還因為“説瞎話”的成本很低。在扭曲的官場生態中,“瞎話”有可能成為“官場普通話”,置身其中的地方官員,很容易在官場醬缸中被染色。一般情況下,官員任免不由民眾決定,用“瞎話”糊弄民眾一般不會影響官員的政績和考核,很少有人需要為“説瞎話”買單。缺少責任追究機制,“説瞎話”就會成為一種“官場病”。
有人認為,“瞪著眼説瞎話”的環保局長被免職是輿論監督的勝利,這種説法不無道理。但是,一個環保局長坐視地方污染多年都未被問責,接受媒體採訪時説了一句“雷語”卻被迅速免職,這種“勝利”多少帶有一些僥倖和諷刺的意味。更何況,從以往的案例來看,免職是分量很輕的問責手段,甚至被當作“給輿論降溫”的手段,免去鄧的職務,會不會是“保護式問責”?
“瞎話”橫飛,既敗壞了官場風氣,也損害了政府公信力,能夠問責“紅豆局長”當然比漠視民意要好,但對於紅色井水事件的處理不能止于免職。小朱莊村真實的水質狀況如何,污染源頭何在,已經造成的健康和財産損失如何彌補,污染肆虐背後是否有政府部門失職瀆職行為,這些問題都需要儘快給出答案。否則,即便免了“紅豆局長”的職,小朱莊村村民的飲用水安全仍將難以得到保障。
“治污先治官”,確保飲水安全應該是建設“美麗中國”的起點。如何確保飲水安全,底線要求是地方官員和環保部門能夠正視環保問題,正視民眾的環保訴求。吸取“紅豆局長”的教訓,別用“瞎話”糊弄百姓,將真實的環保數據公之於眾,以誠意和決心推動污染治理和環境改善,才是地方環保部門應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