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中那感人的“零傷亡”奇跡

時間:2012-09-11 10: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雲南彝良縣洛澤河鎮毛坪中心小學1102名學生在地震發生的一分鐘內,都跑到了教學樓前的操場上,沒一名學生傷亡。洛澤河鎮教辦負責人陳興斌説:“如果不是我們平時有演練,絕對不可能有這樣的秩序。當時我看到孩子們那樣圍成一圈時,我真的哭了。我為孩子們感到驕傲。”(《南方日報》9月9日)

  地震中這樣的生命奇跡著實讓人感動。這不禁讓人聯想到起汶川大地震中,桑棗中學創造了全校2200多名師生無一傷亡的奇跡;玉樹地震中,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近900名師生也創造了無一傷亡的奇跡。我們在對奇跡背後那些平凡而又負責的教育工作者表達敬意和讚美的同時,也應看到,在我國眾多災難事故中,這類奇跡還是太少了。

  彝良地區發生5級以上地震,目前已造成81人死亡、800多人受傷。這個強度不怎麼大的地震之所以造成如此之大的傷亡,除了震區人口密集、農村房屋抗震性能較差等原因外,震後震區滾石、崩塌和滑坡現象普遍,民眾普遍缺乏避險意識和自救意識,也是加重傷亡的重要原因。不少人是在道路和車輛上遭遇滾石襲擊,有人甚至喪命在自家圍墻底下。雲貴地區雖屬我國地震多發區,但很多人的防震抗災意識和能力並不強。

  這些年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安全生産形勢嚴峻,在反思基礎設施、社會管理問題的同時,也不能不為公眾自救知識的匱乏而痛惜。《中國的減災行動》指出: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佈在氣象、地震、地質、海洋等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但據調查,我國有近4成的人從未接受過防災、減災教育,經常接受教育的只有4%(《人民日報》9月3日)。安全教育、急救普及,是急需補上的生命教育課。

  近年來,從汶川大地震後安全避震知識在網路上的風行,到上海靜安區火災後救生繩的熱賣,再到城市暴雨後救生錘引發搶購潮,這些都體現了防災意識的提高,但防災、減災不是“馬後炮”,更不是一陣風。通常當災害突然發生時,是來不及深思熟慮的,我們採取的都是下意識行動,這就要靠平常養成的意識和習慣。而這不僅依賴於民眾的防災自覺意識,更依賴於政府的使命與責任以及平時對公民開展的防災自救教育。

  2011年,日本發生芮氏9.0級特大地震,進而引發海嘯,然而在災難面前,日本國民所表現出來的冷靜和有序,令世人震驚。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日本一直堅持災難教育。在日本、美國等災害頻發國家,災難教育早已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除了對成人進行教育,還把逃生技能列為幼兒必修課。

  而現在,我們提及災害教育,似乎更多是學校和個別安全問題高發部門的事情,而且也大都流於形式。近期上海地鐵7號線火警預警系統失靈,突然啟動,車內乘客慌不擇路,引發大量摔倒、踩踏及財物丟失現象。人們不禁要問,上海地鐵運營這麼多年,其間組織的火災演習不計其數,但真的遇到突發事件,場面竟如此混亂不堪,平時的宣傳、演練真的下足功夫了嗎?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