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一名環衛工人去當地一家農業銀行討水喝遭拒,並被銀行職員拉出門外。此事引發了多方關注。7月6日農業銀行長興縣支行專門開通微博回應此事稱,已對銀行當事人作出處罰,行長帶隊到府道歉。據了解,事件發生後,長興縣的一些經營戶也自發起草了“為環衛找個歇腳處”的倡議書,設置“環衛工人免費供水點”(7月8日《都市快報》)。
銀行方面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又登門致歉,並通過網路對此事進行説明,還算讓人滿意。不過,我更關心長興縣一些經營戶的自發行動——“為環衛找個歇腳處”行動,併為環衛工人設置了免費供水點。在筆者看來,這是真正的公民行動,是來自於民間的道德建設行動。
社會過渡期,因為貧富分化加深,社會階層之間容易出現“道德壁壘”。高收入者與低收入者之間,不同職業的從事者之間,都可能會在溝通上出現障礙。一些人會傲慢自大,鄙視週遭的一切;一些人則非常容易受到別人的冷落,甚至遭到蔑視。應該説,這並不可怕。只要每一位社會肌體仍然持有同情之心,用道德自救的方式來實現尊嚴的無差別,就不會是多難的事。這需要公民行動來發揮作用。長興縣的一些經營戶設置“環衛工人免費供水點”的行動,就是這樣具有社會意義的公民行為。
一個公民的尊嚴,不是靠收入來定義和實現的,而是靠他人的尊重來實現的。社會需要更多的自發設置“環衛工人免費供水點”之類的行為。解決環衛工人飲水問題,只是目的之一,更主要的,它還能告訴世人,關愛關心並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應該成為社會中流行的公民意識。(王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