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水質資訊也應公開

時間:2012-06-04 09:55   來源:人民日報

  一則“自來水出廠合格率僅50%”的消息最近引起軒然大波,隨後主管部門公佈了最新的水質監測數據,但公眾的疑慮仍未打消。人們還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公佈17%不合格的自來水廠在哪兒?自己家的自來水是否合格?

  這件事除了反映出自來水合格率不高的問題,更反映了自來水質資訊不透明的問題。我們每天喝的自來水到底幹不乾淨?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沒幾個人能給出確定的答案。大多數人只能通過看水裏有沒有沉澱、聞起來有沒有異味來判斷水質,但對於自來水中的重金屬、化學物質等看不見、聞不著的污染物是否超標,無從知曉。

  事實上,相關的檢測數據並非一片空白。自來水廠每天都檢測水質,建設部門有專門的檢測機構,衛生部門也定期對到戶水質進行抽查。但這些數據和報告大多“僅供內部參考”。人們要了解水質的真實情況,似乎永遠隔著一層磨砂玻璃,看得清輪廓,卻看不到真相。

  自來水是否乾淨達標,與老百姓的健康和安全息息相關。了解自己家裏的自來水是否合格,應該是公眾最基本的知情權。如今,同樣是健康生存必需品的空氣品質已經實現每天多次更新,並隨天氣預報及時公佈,自來水水質的資訊公開顯然還差得很遠。無論是主管部門、監管部門還是供水企業,都應該儘快及時公佈自來水的合格情況,並建立與自來水有關的資訊公開機制。

  自來水水質之所以難以公開,客觀來看,新標準是參照歐盟的可直飲自來水標準制定的,標準確實比較高,我國大多數水廠和監管部門還不具備相關的設備和檢測能力。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全國設立的40多個水質檢測中心,也僅有20多個有檢測106項指標的能力。檢測能力不足,自然也難以及時公開檢測結果。新的飲用水標準今年7月1日起就要強制執行,如果檢測能力跟不上,標準再高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有關方面應該抓緊最後一點時間加大投入,儘快建立起適應新標準的檢測設備和檢測能力,為加強水質資訊公開打好物質基礎。

  主觀上,很多人擔心,如果公開的水質資訊不夠理想,會不會引發公眾的恐慌。這種顧慮固然有道理,但從維護公眾知情權和生命健康的角度講,只有公開了水質,才能真正讓老百姓心裏有數。

  在公開水質情況的同時,應該進一步告知公眾水質不合格的原因是什麼,究竟是水源污染,還是工藝跟不上。不達標的水如何改進,何時能達標?更可以增加一些服務資訊,告訴居民如果水質有問題,應該如何飲用才是安全的。甚至應該請公眾到自來水廠去參觀,展現提升水質的決心、手段和進展。無論怎麼看,老百姓如果能了解這些資訊,看到決心,總比隔著磨砂玻璃看水質要放心得多。

  其實,對供水主管部門和企業而言,這種資訊公開將會是倒逼水質提升的一種有效機制。從飲用水新標準制定到今年強制執行,有5年的寬限期,但大多數地方沒有用好這個寬限期,相關的投入不足、改革不到位,導致水質提升很慢。公開水質情況,有了公眾與媒體的監督,無疑會有助於提升各級部門對供水的重視,明確各個主體的責任,加大投入、加快解開供水改革中的一些死結,從而提升水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