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的調查,給了我們一些震驚的數據。如何通過我們的努力,讓這些數據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讓做好人好事成本更低,使做好人做好事及時得到好報呢?筆者認為,社會向善、向好、向上的整體環境營造是關鍵所在。
匡扶社會正氣,不教之教、無言之詔的道德約束必不可少,同時,也離不開活生生的宣傳滲透和榜樣的感染帶動。除此之外,在當下經濟發展、社會結構變化、人的思想複雜多元的社會境況下,還需要相應的制度和法則的支援。比如建立完善好人、好事激勵、獎勵制度,使社會正氣得以伸張,使好心做好事者不流淚流血。建立完善對壞人、壞事的打擊、懲處制度等,使誣陷他人或見死、見危、見病不救者受到應有的處理。有了這樣的制度環境、輿論環境和道德環境,就會形成一個強烈的正氣氣場,形成做好人做好事受人羨慕、受人尊敬的社會環境。
本月8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女教師張麗莉,在車禍瞬間挽救學生,導致雙腿被軋斷高位截癱,生命狀況堪憂。13日,從西安走出的山東青州二炮工程大學青州士官技術教育學院副營職參謀沈星,在青州經開區勇救落水少年,因體力耗盡沉入水中,經搶救無效英勇犧牲。連日來,國人的心靈被兩位英雄的事跡所強烈震撼,他們的名字牽動著國人的心,從各級領導到社會各界,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兩位英雄的敬意,組織也把崇高的榮譽給了他們。這種對英雄關愛和敬重、對英雄親屬關心和捐助的氛圍,就如司馬遷在《史記 樂書》中曾説過的“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這,正是當今我們所崇尚和需要的。(理音 媒體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