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炒菜,天天好心情?

時間:2012-05-16 13:42   來源:北京晚報

  報載:知名餐飲企業湘鄂情發佈公告稱,在未來3年將推廣自動化烹飪機器人,採用中央廚房模式。目前其研發團隊已開發出了100多道由機器人烹制的菜肴,已有多家門店開始使用機器人炒菜。

  用機器人炒菜是一件新鮮事。在我眼中,此事的新鮮程度不亞於老母豬上樹。雞毛能夠飛上天,老母豬自然也是能夠上樹的。前提是老母豬至少是三代以上吃瘦肉精長大,並經過馬戲團馴獸大師的特別培訓。

  凡事都有成功的可能,關鍵是看前提。這是我最近從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那裏學習來的。這位教授當初促成假日改革,現在堅決反對恢復五一長假。據説,這位專門研究假日制度的教授還曾因“取消十一黃金周”的言論在網上瘋狂被“炮轟”。不過他表示,大多數人並沒有注意到他言論的前半句話:“在落實好帶薪休假的前提下”,而這才是他想要呼籲的重點。這種話沒味至極,就好比説“中國人都要買私家飛機”,前提是“每個人的收入都要達到趙本山的水準”。借用趙本山的話,這研究的叫啥玩意?

  使用機器人炒菜的前提是成本問題。湘鄂情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聘請一位廚師一年的花費需要二三十萬元,而購買一台烹飪機器人的成本僅十幾萬元,此後運作的費用很低。公司購置設備和進行技改,雖然一次性投入較大,但此後運作效率大大提高,也省去了招工難、用工貴的煩惱。

  節省成本是使用機器人炒菜的前提,而顧客喜歡不喜歡吃機器人炒出來的菜則是企業最終能否生存下去的前提。我至今還沒有吃過機器人炒的菜,便問身邊知道一些情況的人。他説,機器人炒菜並非像廚師一樣看火候、顛大勺,而是電腦操作,按照程式由機器完成製作加工菜肴。機器人炒菜與廚師炒菜最大的相同點是都能夠做熟飯菜,最大的不同點是機器人炒菜缺少變化。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從兩千多年前孔夫子發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偉大號召算起,已經達到了人類飲食文化的珠峰高度。儘管我們現在的一些食材經常出問題,但中國烹飪技藝始終是世界一流。中國文化要“走出去”,目前靠國産電影還真不如靠中國美食更加立竿見影。但如果派機器人“走出去”展示中國烹飪技藝,我心裏就沒有底了。

  我和滿福樓大酒樓的老闆滿春林探討過廚師的技藝問題。他説,他和廚師長交代過,如果哪位廚師今天心情不好,可以放假不炒菜。菜炒得好不好,不但與廚師的技藝有關,更與廚師的心情有關。我覺得他能讓自己的企業20多年屹立,而且越來越紅火確有道理,因為他從人性出發,連廚師心情都為顧客考慮到了。他一説我就明白,因為我寫文章也與心情有關,凡是心情不好時寫得就彆扭,不順暢,缺點神來之筆。換句話説,文章寫得沒神。讀者可以從我的文章中推導出我今天心情好壞,食客也可以從菜肴中推導出廚師今天心情好壞。當然,某些機關單位食堂的菜品天天鹹得要命,要打死賣鹽的,好像廚師的心情天天都不好,領導也不給他們放假,原因是“只此一家”,沒有競爭。凡是有競爭的餐館,沒有老闆敢於天天惹廚師不高興的,廚師惹不起老闆,但敢拿顧客出氣,到頭來餐館倒閉。有了機器人炒菜,再給機器人設上“天天好心情”一擋,老闆可以高枕無憂了。只是不知道有技術無藝術的烹飪,還算不算是中國烹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