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需要“長安門”嗎?

時間:2012-04-20 10:12   來源:新京報

  新京報插圖/林軍明 

  城市需要明信片,那麼古都西安的城市明信片還不夠多嗎?世界的古都雅典、羅馬都沒有在自己的身上插上新的“翅膀”。根據網友的爆料,千年華嚴寺古塔今日的現狀堪憂,再來一場暴雨滑坡古塔必遭毀滅。今天的西安需要的不是一座“長安門”,而是需要去拯救華嚴寺塔那些瀕危的古建,那是真正代表西安的標誌。

  自從西安市規劃局在他們的官網上刊出,就西安市將在未央張家堡廣場建設一座99米高的標誌性雕塑“長安門”的兩套雕塑方案,徵求市民意見的網訊之後,立刻在網站上,特別是在微博上引來眾多的回應。

  但是有一點,網訊上所説的,政府在2002年完成的《西安市城市景觀雕塑體系規劃》中表示,隨著西安市行政中心北遷,規劃部門決定在鑰匙狀的張家堡廣場建標誌性城市雕塑作為城市出入口。這一決定是由政府規劃部門做出的。然而,用上億的市民的稅金來建大型公共藝術或雕塑,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需要經過民主評議的程式,而程式的第一步,就是有沒有必要建造如此巨大的標誌性城市雕塑?我記得幾年前在媒體上看到一個短訊,説瑞士某地要在湖上修一座橋,當地政府採取投票方式,徵集意見的結果是,絕大多數市民反對建造,最終政府不得不放棄原來的動議。

  政府要建造的是“長安門”,眾所週知,長安是中國歷史上一座著名都城,但大致位置在現在的西安和咸陽附近。先後有十七個朝代及政權建都于長安,即從西元前1046年開始的西周,一直到西元907年的唐朝,總計建都時間超過1200年,長安在我們現代人的心中仍然是偉大的都城。今天的西安是中國少數幾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作為城市標誌的大小雁塔都建於唐代,高43.4米的小雁塔和高64.5米的大雁塔,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這兩座建築的氣魄和造型、比例和格調都成為它之後中國建築和城市設計的楷模。既然在塔內可以俯視西安古城,那為什麼要建一座新的在高度上超過大小雁塔的“長安門”?

  所以西安的網友“長安庸人”問得好:修鐘鼓樓是為了報時,修城墻是為了防禦,修樓觀臺是為了修道,建華清池是為了洗澡。法門寺是為供奉舍利,兵馬俑是陪葬秦始皇。修長安門是為了什麼?

  如果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公佈的兩個方案,方案二要比方案一好得多,主要是因為方案一過於裝飾,像一件工藝作品,而不是公共藝術。當然,我在這裡對公共雕塑的提法有保留意見,因為在當下已經進化的城市化環境中,我們已經不提公共雕塑的概念,而是在策劃此類大型項目時,先要根據場所的特性,來定位藝術表現的概念和形式手法,因此,我覺得最貼切的提法是公共藝術而非公共雕塑。

  方案二的構思是從篆書“安”字而來,作者將“安”字巨構化,讓它的下部瀟灑出去,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垂針體篆書,所以它有自己的美學依據。但是最為一件巨大的城市景觀,它的問題是缺少和觀者的互動,也就是觀眾只能遠遠地眺望和近距離地欣賞建築,而不能去體驗它。一百多年前巴黎埃菲爾鐵塔的建造也受到許多人非議,但最終還是獲得通過。因為它不僅將新工業時代鋼鐵和技術美學集一身,同時為人們提供一個觀察城市的前所未有的角度,成為難得的城市標誌性景觀。今天,我們對城市公共藝術的探討,已經不是只停留在觀賞的層面,而是要為公眾提供具有功能性的服務。

  拙文到此,並無意支援建造這座耗費鉅額資金的工程。或許今天的西安需要的不是一座“長安門”,而是需要去拯救華嚴寺塔那些瀕危的古建,那是真正代表西安的標誌。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