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味的“315”該如何回歸本真

時間:2012-03-15 09:35   來源:千龍網

  又是一年315,又是一次喧嘩時。歷史的故事,總在週期與輪迴,315的故事,也在迴圈地上演。這天,看一場央視的晚會,瀏覽商家的促銷活動,獲悉網路刪帖公司的生意火爆……每年的敘事,皆是“年年歲歲花相似”。 315本是消費者權益日,而在商家眼中,無論什麼“節”什麼“日”,都是促銷、折扣的良機,不容有失。 

  一切看似沒有問題,商家坦誠過,給消費者最多的折扣與優惠,便是對消費者權益最大的維護與支援。這般説辭,邏輯荒謬得可笑。任何的促銷活動,都難以私下“利益的馬甲”,給優惠是消費者的一種權益所得,但權益所得從來都不只是獲得優惠,安全保證、品質問題、售後服務等一系列的“服務”,同樣是消費者權益的寫照。這般概念之下,給優惠與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度,顯然不存在正比例關係。 

  早有商家坦言,以前的315,尚有權益普及知識的傳送,而如今,早已淪為赤裸裸的價格戰了。這一切,只因商家過於急功近利。而“價格戰”背後,市場混亂局面無可避免,那消費者依然是受害者。 

  許多消費者一隻都認為,315應該是一個警示與提醒的日子,不應成為商家炒作獲利的噱頭。也有不少消費者擔憂,對任何品質問題的曝光與投訴,不過是一種吆喝行為,真正要維護好消費者權益,仍需真真切切的行動。對消費者投訴處理了多少,而非統計了多少;對問題産品查處了多少,而非曝光了多少;對消費者維權支援了多少,而非呼籲了多少。這些行動,才是實實在在的“維權”。 

  自然,消費者權益日,如“愛眼日”、“艾滋病日”一樣,從來都不是只有一天的生命,而是一種週期性的關注。可如今,異化315的不只是商家,連消費者心裏也有了這樣一道觀念——315是一個“強化維權行動”的日子。這本身就是一種扭曲。這樣既造成消費者維權行動的不正常集中,也形成了消費者維權行為的不真實力度,趕集一般的維權註定難以善終,因為必須考慮現實的人力、物力因素。 

  保護消費者權益,需要的不是一年一度315這天運動式的保護,而是維權的日常化。如今的315,這天大家都情緒吭奮,可另外364天卻情緒低落,這般運動式執法,早已形成消費者“相約這一天”與不良商家“撐過這一天”的對壘。你不可能指望天天315,以促成幸福的生活,保證生活的安全。維護消費者權益,在於經常起作用的機制常態運轉,如法律、消費者活動、工商部門活動等。當消費者權益保護得足夠好,天天都是315的呼籲,也便是沒有必要的。 

  無論是商家層面,還是在消費者層面,都讓315變味了,如今的確需要讓消費者權益日回歸本真——這個節日只是一個週期性關注消費者權益的節點,從來都不是強化維權行動或商家價格戰的“慶典”。就當下而言,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活動有所減少,如換件衣服換雙鞋,已經不再難了,但從整體的局面來看,形式依然唯有根本性扭轉。如“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仍存在不少問題,也依然有維權難的尷尬,涉及的企業之多之大,都表明消費領域的權益損害正日益表現為一種整體化的損害。 

  故而,315消費者權益日應朝著本真的方向努力回歸,媒體不忘監督職責、工商部門應守好最後一道防線。各方合力形成的日常化維權,才能贏得公眾最大誠意的期許。315這一天,承載不起所有的希冀與期待。(龍運燦)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