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常的社會裏學會“找自己”

時間:2012-03-02 14: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這是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學行政樓大廳LED大螢幕上打出的一條標語。就是這麼一句“高考勵志標語”,沒想到引起了強烈反響。很多人認為,這條標語裏隱約透露著與“富二代”的對立情緒。

  在一個焦慮成為時代流行語的社會裏,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有可能被過度詮釋,因為這個社會裏的每個群體因為安全感的欠缺往往變得過分敏感。“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這話本來是白岩松去年7月在鄭州大學和學生們交流時,談及高考制度的公平性時説的,他只是想説無論高考有多少是非,至少還是目前促進階層流動中最公平的一種制度。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學負責標語收集工作的陳老師看到這句話後,果斷把它收進了“高考勵志標語”裏。

  從“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的勵志標語中讀出“窮二代”和“富二代”的對立,顯然是因為我們過度“敏感”。既然是“勵志”,自然要找到勵志的模本。這一標語中,“富二代”只是一個參照的對象,只不過在當下情緒複雜的社會裏,“富二代”總是被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罷了。

  我們完全沒必要從“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的標語中放大“窮二代”和“富二代”的對立。不過話説回來,這條標語倒是提醒我們,所謂勵志,一定需要找一個模本或者榜樣嗎?

  不能否認,國人總有一種“必須向誰看齊”的心理習慣。這種習慣表現在,父母教育孩子時會批評孩子不如誰誰誰優秀;老婆數落老公時會嘮叨,説他不如誰誰誰有錢;即便別人不要求你了,自己可能還會在心裏嘀咕,誰誰誰本來和我一起參加工作的,職位怎麼升得那麼快?!

  這是一個多少讓人焦慮的社會,這話説得並不誇張。在社會公共生活裏,眾多因素令每個人不得不焦慮。如果説這些公共生活中的焦慮是無可避免的話,在我們的私生活裏,“必須向誰看齊”的社會心理,是不是又促使自己主動投下焦慮的種子,自己給自己下了套?在“必須向誰看齊”的心理陰影下,孩子們焦慮,因為他知道自己成績沒有別人好,才藝沒有別人多;成年人焦慮,因為自己房子沒有別人多,權力沒有別人大。總而言之,我們對所謂的成功學沒有免疫力,別人的成功才是自己上進的動力。

  在所謂勵志方面,我們為什麼不能強調一下“做最好的自己”,而總是習慣於去和其他群體拼呢?“貧二代”做不了“富二代”,完全可以做“拼二代”,這麼説並不是要每個社會成員都安分守己固步自封,而是每個群體都應該適當有一些“個人主義精神”。每個人都應該有詮釋自己生活的角度和能力,有觀察生活、認知真理的心靈。人在“必須向誰看齊”的心理作用下,獨立的批判思考能力、獨立的內在精神就會被所謂的成功蠱惑,只顧著一股腦地“看”別人去了,自己的生活反而徹底丟掉了。

  我從不認為“私生活”裏的這些社會心理純屬“私事”,成年人習慣了在這個心理怪圈裏打轉焦慮,然後,他們會把這種“比對”規則傳導給下一代,代代焦慮並不利於社會發展。當公共生活中的焦慮還未緩解,私生活中自找麻煩式的焦慮,將進一步降低個人的幸福指數。做一個內心強大、獨立的人,才能免受傷害。如果僅僅是因為達不到別人的高度而焦慮,那麼,即便公共生活中的焦慮解除了,個體的生活也未必幸福。

  從這個角度看,我更希望自己身處的社會,能為個體傳達“做最好的自己”的勵志習慣,而非“必須向誰看齊”。庸常的日子裏,每個人必須學會找自己。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