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是“人為炮製”的?

時間:2012-01-12 14:40   來源:濟南日報

  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近些年不少所謂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是有人故意炮製出來的,但一些媒體卻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大做文章。宗慶後另稱,問題食品的源頭在農産品上,如果不抓好這個問題,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是非常困難的。(1月11日《中華工商時報》)

  説媒體應當遵循客觀、科學的準則,這話説得在理。但是,説“食品安全問題”都是有人故意炮製出來的,是一些媒體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大做文章,就很值得商榷了。言下之意無非是,即便媒體不是食品安全問題的始作俑者,至少也是“幫兇”,好像媒體不報道,食品問題就不存在了一樣。這無疑是顛倒因果。

  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個中原因,公眾早已心知肚明,不僅緣于廠家利欲熏心、誠信缺失、“道德滑坡”,也緣于制度千瘡百孔,比如“懲罰性賠償”缺位等,更是緣于“九龍治水”、監管不力。怎麼數,責任都輪不到由媒體來承擔。首先是存在問題,然後才有新聞報道,而非媒體不報道,問題就會憑空消失。自己捂在被窩裏放屁,就完全不臭了嗎?

  遷怒、推責于媒體,無非是回避、轉移自己的責任,不過是一種“諱疾忌醫”的扭曲心理。問題就在那裏,媒體的報道會産生一種倒逼作用,反而有利於儘快查漏補缺,解決問題,更好地發展;否則,問題積攢日久,傷害的還是自己。輿論監督不是萬能的,但沒有輿論監督是萬萬不能的。還拿食品安全問題來説,媒體監督不一定能杜絕問題食品,也不一定能杜絕不良企業胡作非為,但是沒有媒體監督,問題食品毫無疑問會更加肆虐,不良企業也會更加猖獗。

  從這個角度來説,媒體監督不過是以“短痛”避免“長痛”,以很小的損失避免更大的代價。媒體監督不是向企業“找茬”,而是“逼迫”企業“向善”,以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責怪媒體無異於“因噎廢食”。退一萬步説,就算有媒體想“故意炮製”食品安全問題。可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要是食品企業都嚴於律己、無懈可擊,人家還炮製啥?可現實中,有些人有濃厚的“手電筒思維”——只照別人,不照自己,看到的都是別人的不對,卻很少躬身自省。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