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製品行業 請等一等奶源供應

時間:2011-12-28 13:59   來源:西安晚報

  一場軒然大波,使人記住了一個冷僻的化學名詞。這樣慘痛的記憶,在中國乳製品行業的發展史上已有兩次——2008年是三聚氰胺,這一次是黃麴霉毒素。

  12月24日,國家質檢總局通報蒙牛乳業眉山公司生産的純牛奶黃麴霉毒素M1超標。蒙牛集團相關負責人稱,産生問題産品的原因是,一批飼料因天氣潮濕發生霉變,奶牛在食用這些飼料後,原奶中黃麴霉毒素超標,原奶質檢疏忽導致了問題發生。但對於這批飼料及奶源來源,蒙牛方面稱暫時無法追查。

  黃麴霉毒素事件之後,又一個化學名詞被傳得沸沸颺颺,專家解釋其毒性甚至遠遠超過三聚氰胺。蒙牛集團負責人據此回應稱,本次事件是小概率事件。

  黃麴霉毒素出現在牛奶中是否“小概率事件”,公眾不得而知,但能夠被質檢總局抽檢選中併發現問題,才是真正的“小概率事件”。在此之前,蒙牛所宣傳的“9道工序、36個監控點、105項指標檢測”體現在哪?退一步説,所謂食品安全無小事,強調“小概率事件”到底想要説明什麼問題呢?

  蒙牛毒奶的具體原因仍在調查,僅就目前進展來看,這家乳製品巨頭似乎缺少對公眾的尊重,這不僅體現在“小概率事件”的託詞上,而且體現在惜字如金的道歉中。當乳製品行業再次因安全問題推向輿論的風頭浪尖,“小概率事件”和語焉不詳的“情況説明”,能否解答公眾的疑問?

  包括此次危機之內,乳製品行業在歷次信任危機中都將板子打向了源頭供應。儘管此舉難逃推卸責任之嫌,但也未必不是反映了某種現狀。

  僅以蒙牛而言,其宣稱自建牧場佔全部奶源供應的78%,遠超34%的全國水準,其總裁楊文俊也曾表示,自建牧場可能是乳企唯一齣路。即使如此,仍未避免此次危機的爆發,據其自身辯解,問題恰恰出在“奶源不明”的散養戶身上。

  當公眾面對貨架上五花八門的各類乳製品眼花繚亂之時,我們的企業是否真的擁有與之相匹配的奶源供應?無論是“早産奶”、“回爐奶”、三聚氰胺,還是此番黃麴霉毒素,都指向奶源供應。而“蒙牛速度”只是國內乳製品行業急劇擴張的一個縮影。

  正本清源構建奶源防火牆或許更是當務之急,對於整個行業來説,源頭的失守意味著滿盤皆輸。飛速發展的乳製品企業,請停一停急劇擴張的腳步,等一等氣喘吁吁的奶源供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