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建部代表國務院保障性安居工程協調小組與各地簽訂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目標責任書,詳細開列各地所要興建的各類保障房具體數量,這意味著明年保障房新開工700萬套以上的新任務,將正式分解到各地。
回顧將要過去的2011年,新開工1000萬套保障房的計劃一度讓國人捏了把汗,從中央到地方為了兌現這項民生承諾,從制度、政策、資金、土地等方面積極而為、量力而行,實現了1000萬套三分之一主體結構基本完成、三分之一進入樓層施工、三分之一基本完成施工,交出這樣的答卷殊為不易。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彰顯“惠民生”導向,尤其提到“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資、建設、運營、管理工作”,這為來年的保障房建設乘勢而上釋放了明確政策信號。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2年各地保障房建設目標責任書的簽訂,不僅是任務的分解,更是責任的明確。這份責任書顯然不是意向協議,而是帶有問責條款的剛性約束,責任書首次將保障性住房的竣工量納入全年任務的考核範疇,這些數字如果完不成,責任書將擁有從約談到行政處分,乃至降級、免職等嚴厲處罰的權力。
正如中央領導同志指出的,關鍵在於落實。責任書的簽訂,問責機制的強化,最終還是為了倒逼幹部主動作為,確保保障房建設的各項責任落地,使這項善政真正惠及於民。從這個角度看,目前高潮疊起的保障房建設還需更加務實、更加紮實,實現穩中求進。
今年10月,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保障房建設情況時,曾坦陳保障房建設存在選址離城區較遠、部分品質不過關、退出機制不完善等三大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也反映了一些地方對保障房建設責任的認識誤區和實施偏差。
目前階段下,增加供給、保障需求固然是首要目標,但蛋糕做大的同時,保證蛋糕品質也應是題中應有之義。保障房品質總體是好的,但也不能忽視在少數地方,存在重數量輕品質、重建設輕監管的現象,從“樓脆脆”導致返工到“瘦身鋼筋”流入工地,從樓板掉落到樓體開裂,這些觸目驚心的品質問題暴露了監管漏洞、責任空白。隨著保障房建設的大規模開展,政府責任將更加繁重艱巨,不只是多蓋房,更要蓋好房,不只是物質投入,也要盡到監管責任。
同樣不可忽視的還有分好、用好保障房“蛋糕”,處理好建設與管理、使用的關係。近年來,保障房分配“連號”貓膩、少數公職人員私佔、騙購騙租、出租牟利等問題時有發生,違背保障房政策初衷,損害社會公平正義,實際上造成一些保障房資源的浪費。
隨著保障房建設的大力推進,未來幾年將有數以千萬套的保障房交付使用,隨之而來的準入、使用和退出管理任務將大大增加,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也會不斷發生,這不僅考驗著各地各部門的管理智慧和執政能力,客觀上也要求未雨綢繆,創新機制,完善管理,杜絕“開寶馬住保障房”等不良現象,讓保障房鑰匙交到最需要的人手裏,這也是必須履行到位的公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