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公佈的《2011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披露:一方面是近半數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一方面是基金結余收益率大大低於通貨膨脹率,中國養老金制度正面臨嚴峻挑戰。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建議,應擴大社保基金儲備率,提高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能力,以應對未來可能的財務風險。(12月21日《第一財經日報》)
近半數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不僅揭示出養老金缺口仍然很大,而且揭示出部分人的養老品質缺少保障。也就是説,養老金收不抵支的這些省份,老年人是否拿到了應拿的養老金,讓人懷疑。今年10月雲南審計部門就披露,5縣市未及時足額發放養老金。筆者建議,要對收不抵支的這些省份深入調查,看看是否及時足額發放養老金。
養老金制度目前面臨的嚴峻挑戰,不但讓人憂慮今天老人們的養老問題,更憂慮明天老人們的養老問題。因為中國正在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面臨著“未富先老”的巨大壓力。
在筆者看來,要想打消公眾對養老問題的焦慮,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要改革包括養老金在內的社保基金的管理機制,必須要明確管理主體,並把養老金的保值增值與官員考核掛鉤以調動積極性。
其次,加大國有資産對養老金的支援力度。儘管目前通過國有股轉持、國企上交紅利來補充社保,但目前所作的遠遠不夠,與國企獲得的鉅額利潤相比,國有資産補充社保的資金還是太少。
其三,財政還需加大對養老金的投入力度。事實上,今天養老金出現的問題,也是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結果。如果國家、企業、職工三者對社會財富分配是合理的,社保基金的“蛋糕”就會很大,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問題根本不存在。由於社會財富過多流向政府,企業和個人參與社保的能力必然就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