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相信我?誠信社會不能靠湊巧來建立

時間:2011-11-07 13:08   來源:錢江晚報

  外出住旅店,什麼事情最難受?退房最難受。前臺服務員接過你的鑰匙牌,禮貌地説聲請等一等,操起電話,低聲地:“某某號房間……”你知道,那正是你住過的房間——少了東西沒有?損壞了什麼沒有?付費食品吃了沒有?這幾分種裏,你面目曖昧,行為可疑。服務員低聲,是禮貌,是為了不刺激你。可是這個等待的環節本身就是刺激。等到電話鈴再次響起,你才回歸清白。

  前幾天在永嘉縣甌北鎮,退房時老闆娘只説了句“走了啊?”就只顧自己聊天了。沒事了?分明是沒事了——被人查慣了,不查還不習慣了。

  回杭州的路上,還在想:她為什麼不查一查呢?她為什麼這麼相信我呢?我臉上又沒有寫著“好人”兩個字,即便寫著,也完全可能是騙人的呀。她為什麼不查呢?一種可能是,她剛開旅店時是查的,但是從來沒有發生丟東西的事情,就懶得查了,乾脆就不查了。而且後來也一直沒有少過東西,如果有一次少了東西,就很可能不會這麼相信人了。那就是説,凡是住過她的店的,湊巧都是誠實的。

  那麼,這是不是小概率事件,即只有她這家店湊巧沒遇上貪小的客人?不然為什麼我只碰到過這一家不查房的旅店呢?反過來説,難道實行查房制度的旅店,都是少過東西才開始查房的嗎?雖然沒有做過調查,但可以肯定,絕大部分旅店都是一開始營業就查房的,這是這個特種行業的慣例,從來如此。從來如此就是對的。人們對慣例的習慣與服從,到了非常自覺、主動配合的程度:有時想少等幾分鐘,主動叫服務員提前來查房。越是不受信任,越是努力證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誰説中國人不誠信我跟他急。

  中國人歷來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只心不可無”,誰都自覺不自覺在防人,所以別人防自己也是應該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沒想到國人在這件事情上近乎完美地達成了共識。越是有共識,人與人防範心越深。

  外國人是如何處理這件事的?我只有一次經歷,那是在赫爾辛基,退房時服務員只問了一句付費食品消費過沒有,你説沒有,她就給你退房了,沒有“打電話上去”這個動作。你要取行李,她只是按一下按鈕,打開大堂一側的行李間的門,讓你自己拿——不管你想拿哪一件,或者多拿一件,沒人看著你。可見不是一家旅店這麼做的。這也是慣例。這個慣例又是怎麼形成的呢?甌北鎮這一家旅店的孤例,能不能成為普遍的慣例呢?什麼條件下才能普遍化而無須“湊巧”呢?誠信社會總不能靠湊巧來建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