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群腐窩案”的未竟之問

時間:2011-10-24 13:07   來源:廣州日報

  就在“溫跑跑們”備受關注之際,溫州人的“菜籃子”也揪出蛀蟲——

  10月21日,溫州菜籃子集團腐敗窩案審查終結,包括該集團原董事長應國權在內的16名高管被檢方提起公訴。此案涉案總金額高達4億余元,其中私分國有資産一項,金額就超1.1億元。

  這著實頗具諷刺意味。一個以“呵護民生”、“管好百姓菜籃子”為初衷成立,並以此為理由名正言順壟斷溫州“菜籃子”商品産銷的國有獨資公司,最終卻成了一窩蛀蟲的樂園。集團資産才5.1億余元,涉案金額就高達4億元,實在是養得夠肥、貪得太易!

  碩鼠落入法網,故事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但這個案例實在太典型,太有標本意義,不細細解剖,不僅可惜,更起不到應有的棒喝作用。未竟之問有三。

  一問:碩鼠“大鬧天宮”而無所顧忌,“貓”難道吃了安眠藥?作為一家國有獨資企業,在當地國資委、紀委等多個監管部門的眼皮底下,十餘年如一日群體貪腐,公然利用壟斷經營地位大肆尋租,把企業公款當成自家錢袋隨意挪用、瓜分,居然長期沒能引起監管部門警覺!這樣小概率的反貪“勝利”、如此牛欄關貓式的監管,到底是由於玩忽職守,還是內有文章,決不能“到此為止”,上級紀檢部門必須多問一個為什麼。

  二問:罕見的偷梁換柱、結黨營私、權錢交易背後,這個“菜籃子”裏的“菜”豈能安全無虞?檢方公訴,全然集中于貪腐問題。而該案獨特性恰在於,它還涉及食品安全問題,當地市民更關心的是:這些蛀蟲貪贓枉法之餘,他們的“毒液”和“排泄物”有沒有“污染”溫州的“菜籃子”?這不是杞人憂天。常識告訴我們,上樑不正下樑歪。壟斷經營者高層出現如此亂象,終端産品能確保高標準、高品質供應,不論你信不信,我只能説是“奇跡”。事實上,浙江省農業廳2008年進行的農産品例行監測結果顯示,溫州菜籃子集團旗下的“放心豬肉”便檢出磺胺類藥物總量高達0.6mg/kg,達到國標上限的6倍;2010年5月,浙江電臺曾曝光溫州查出22.7噸病死豬肉,而這些問題豬肉竟是通過溫州菜籃子集團的門店進行銷售!是否還有類似、或者更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沒有披露?建議當地食安部門乘勢對“菜籃子”進行一次全面清查,排除隱患,以安民心。

  三問:這種“政府一重視,馬上收上去”的市場和社會管理慣性,何以今天仍然大有市場?這些年,“政府要管好百姓米袋子、菜籃子”成為共識。關注民生、提升公共服務品質理所當然,不過,這種政府所“管”者,本應以“監管”為主,而不一定非要插手市場、實行壟斷經營。監管得力,“散”並不必然導致亂;監管失序,“統”亦不必然導致不亂。在加強常態化監管的同時,適度引入競爭,方是民生商品質優價廉的根本之途。壟斷當地“菜籃子”産業鏈的溫州菜籃子集團之成立和十餘年運作,本身就是某種似是而非理念的草率産物;今天它的高層群腐、問題食品頻現等病症集中“發作”,佐證了這一點。同理,水、電、氣、油、鹽、煙、酒……我們很多領域的“為民壟斷”式專營專賣,今天看來,顯然同樣也未必都站得住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