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常年只有不到500人的保安員隊伍,卻每年有近20人考取學位,原因在於保安隊為刻苦求學的保安員大開綠燈,幫他們調整適合學習的崗位和班次;同時,北大的一些課程允許保安員們旁聽(9月21日《北京日報》)。
這是一則溫馨的消息,對於北大的這些保安員來説,他們的未來或許就此改變。我一直很好奇,這些年北大清華保安、食堂員工考上大學的新聞,已經報道過很多,為什麼每一次都會引發公眾的熱議?在我看來,公眾對北大、清華保安考上大學的熱切關注,其實反映出很複雜的社會心理。一方面,保安作為一種職業,在我們社會代表的是底層勞動者,而與之相對應的北大清華,則是精英或者進入主流人群的象徵。
底層成為精英、醜小鴨變身金鳳凰,在我們社會總能成為新聞。其實保安和大學生本只是兩個職業,或者説人生的不同階段,但是在當下,保安的社會地位往往是固化的,向上流動的空間十分有限。階層流動的板結化,當然不只有保安這個職業,底層勞動者向上流動的空間都十分狹窄。而考上大學,儘管並不意味著成為精英,至少離社會主流價值上的成功更近一步。
這樣的事情在今天愈發珍貴,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人物的“成功”,總能吸引公眾的目光。關注的背後,是普通人對自身發展的關切,是公眾對階層流動的渴求。因為北大清華的寬鬆環境,這些底層校工得以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從這個角度上説,要感謝北大清華。如果這樣的事情滿大街都是,又何至於成為新聞,就算上了媒體也沒有多少人在意。
所以,我時常在想另一個問題,其實還是同一個問題:北大清華的保安是幸運的,但還有成千上萬的保安,他們的出路何在。每個人資質不同,受過的教育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所從事的職業當然也就有不同。但這不是絕對的,社會流動的通道至少應該是暢通的。但現實中有多少普通人通過奮鬥,實現了階層意義上的流動,創造了新的生活?
很多人恐怕都想過類似的問題,這是一種社會焦慮。我想,很多在北大做保安員的人,應該也想過類似問題:我何時能夠像誰誰誰一樣,考上大學改變命運?對於北大的保安員們來説,只要肯努力有一定資質,考上大學、研究生是很有希望的。關鍵原因在於,從保衛處到學校相關部門,都給予了幫助和支援。這也説明,只要有空間有條件,任何普通人都是有發展可能的。
北大的保安員們是幸運的,他們只要願意努力,這樣的傳奇還能繼續書寫。而更多普通人,他們也需要發展,重點不在於像北大對保安員那樣的“優待”,只需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只要社會流動是暢通的,每個人就都有希望。(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