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治理也不能全指望“破大案”

時間:2011-09-14 13:38   來源:人民網

  近日,公安部統一指揮浙江、山東、河南等地公安機關歷時4個月,成功破獲一起特大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抓獲犯罪嫌疑人32名,同時扣押食用地溝油100余噸。據交代,購買的地溝油主要銷往糧油市場。由此,地溝油流向餐桌傳聞得到證實。(新華網9月13日)

  實話實説,筆者第一眼看到公安部告破地溝油大案這條重磅新聞,多少有些麻木。畢竟,“地溝油”這玩藝兒,也並非最近才有的新鮮事物,早在幾年前,“地溝油”就已經被包括央視在內的眾多媒體曝光過,真要追根溯源,國人餐桌與“地溝油”的緣分倒是早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地溝油”如此普及,就連普通公眾也都心中有數,筆者的一些朋友在路邊買快餐,或是下館子吃飯時,也常常會心中犯嘀咕,並打趣估計又有多少“地溝油”下肚。如今“地溝油”大案終於告破,儘管證實已流向餐桌,但早有生理和心理準備的公眾,想必很容易做到寵辱不驚,鎮定自若。

  事實上,“地溝油”這玩藝兒,儘管早已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但是真要打擊治理,卻也並非易事。正如射擊要想擊中目標,知道目標在哪,當然是個最起碼的瞄準前提。以“地溝油”為例,儘管人們咬牙切齒,但是,一來,這“地溝油”幾個字顯然不會明明白白寫在人家的油桶上;二來,人家“地溝油”的外表模樣也同樣黃澄澄的,十分可愛,一旦混在食用油中,你又安能辨我“地溝”出身?可見,地溝油在暗處,咱在明處,既然連識別都成問題,治理還真是更加無從談起。

  不可否認,“地溝油”這一地下産業的隱蔽性,以及相關鑒定技術的局限,的確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地溝油的治理。但是,既然地溝油的提煉原料與方式完全不符合食用油的標準,地溝油中更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這些致癌物質,即便肉眼無法識別,總不該逃過檢驗檢測機構的法眼才是。否則的話,假如地溝油與食用油在技術上都無法區分,無從識別的話,豈不是食用油本身的品質標準也將無從檢測,真要如此的話,缺乏檢測手段的食用油市場,問題恐怕決不只是“地溝油”這麼簡單。

  不僅如此,即便技術上的確有難度,或者説檢測的成本太高,管理者難以承擔。但是,技術上的問題,其實還不能成為“地溝油”成不治之症的理由。“地溝油”産業的存在與發展,其實有著它的內生性邏輯。不難設想,假如地溝油的源頭能夠被卡住,哪怕是地溝油的流向能被查清,地溝油作坊不再能藏身幕後,任何使用地溝油的餐飲企業所受的處罰不再是輕描淡寫,無關痛癢,而是一票否決的話,“地溝油”的治理其實本無需太多的技術含量,甚至大可不必如殺雞用牛刀一般有勞公安部出馬。

  從這個角度來看,真要有心治理“地溝油”,其實不妨在地溝油蒐集處理的源頭上堵住漏洞,下點真功夫。例如,將地溝油全部由市容環衛部門統一管理,無疑有望堵住漏洞,進而讓“地溝油”無縫可鑽,失去了獲取“地溝油”的源頭,“地溝油”産業也必定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然,確保地溝油統一管理制度的落實和執行,無疑至關重要。在這方面其實不乏經驗和教訓,曾有一些城市儘管規定地溝油不得由私人處理,但同時地溝油的蒐集責任又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單位,當看上去很美的規定卻得不到有效執行時,地溝油的漏洞其實依舊開著口子。

  一言以蔽之,“地溝油”問題其實不只是一個“案件”,告破地溝油大案或許不過只是冰山一角罷了,而對於地溝油的治理,其實並不能全寄望于公安部總是能神兵突降,甚至未必需要有勞公安部的大駕,而是更多關係到監管者的誠意。無論如何,面對“地溝油”,不應指望國人自己練一身“百毒不侵”的神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