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對在溫州打工的夫妻乘坐中巴車趕往醫院待産,途中妻子羊水破裂。丈夫向司機求助遭拒,司機稱“你們下車吧,別弄得車上又臟又臭”。被趕下車兩分鐘後,妻子在馬路邊産下一名女嬰。目前,公司已對中巴車司機進行批評教育。(8月15日錢江晚報)
原以為把拾荒老人趕下車就夠能刺激民眾的眼球了,哪知道這一轉身的功夫就出來更刺激的了。拾荒老人曾經的遭遇在臨産孕婦身上再一次重演,同樣冷漠的司機,同樣無情的乘客,同樣足以令人憤怒的理由,同樣讓人寒心的結果,唯一不同的就是這一次的被驅逐對象更加需要呵護,帶給民眾的傷痛感也更加強烈。以至於有些話我們剛剛説過一遍,但是不得不再次重復。
拾荒老人被拒時,網友曾發出了這樣的追問:如果他不是一個掙紮在這個社會最底層的弱者,是否還會遭遇這樣的歧視?面對同樣被拒的臨産孕婦,我們不能不再次發出類似的追問:如果她不是一個普通的民工妻子,是否還會遭遇這樣的不公?重復這樣的追問顯然很讓人寒心,但更讓人寒心的是,我們能確定問題的答案卻不能確定這樣的追問是不是還會有第三次。
有了拾荒老人的前車之鑒,我們毫不懷疑在輿論的質疑聲中,整個事件會出現已經上演過的戲劇性的一幕:司機認錯,運輸公司致歉。可問題是,這樣的前倨後恭是否能平復我們心中的憤怒?如果一個基本的常識都要靠輿論來提醒,如果面對弱者的第一反應不是伸出援助之手而是把他們趕下車,即使隨後的懺悔表現得何等聲淚俱下、發自肺腑,能消除民眾心中的芥蒂嗎?更何況,這已經是第二次了。
對於弱者的態度拷問的是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遺憾的是,從拾荒老人到待産孕婦,社會文明的底線就這麼一次次地被輕易突破。撕下了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溫情面紗,以自私冷酷的目光去審視身邊的人,必將迷失人性尊嚴和社會溫情的坐標,剩下的,恐怕只有刺骨的寒冷。
就在接二連三的拒載事件灼傷眼球的時候,網上流傳的一幅“農民工乘公交怕弄臟座椅坐臺階”的照片又刺痛了大家的神經。歧視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了,以至於連被歧視者都被逼著適應低人一等的痛苦現實,這顯然是一個危險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