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監管,事前“排雷”別犯懶

時間:2011-08-15 14:05   來源:人民日報

  筆者最近在一家奶粉企業採訪時發現,倉庫中存放了大量頭粉、尾粉、落地粉,企業正為如何處置而發愁。

  企業負責人説,奶粉生産過程中最先噴出和最後噴出的奶粉營養水準不好控制,掉落在地上的奶粉可能粘到一些灰塵,所以頭粉、尾粉和落地粉以前都是用來喂牛的。但是三聚氰胺事件後,由於一直沒有相關的飼料標準,所以頭粉、尾粉、落地粉能不能作為飼料就成了問題。為什麼不徵求監管部門意見?企業回答,已反映多次,但遲遲未見回復,相關部門也沒來了解情況,所以就只能先放著。

  這種情況真讓人擔心。時間長了,會不會有企業為節約成本而偷偷將頭粉、尾粉和落地粉作為飼料?頭粉、尾粉和落地粉堆積多了,會不會被不法分子以次充好,偷出來賣給不守規矩的含乳食品生産企業,埋下新的食品安全隱患?

  類似的事情並不少見,它充分暴露出當前食品安全監管重事後處理、輕事前防範的問題。雖然在世界範圍內,食品安全問題都是防不勝防的,但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在食品安全監管上決不能滿足於亡羊補牢,而是要下更大的功夫在事前防範上,一旦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快速反應、果斷“排雷”,盡可能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試想,如果相關監管部門接到奶粉生産企業彙報後,立刻組織專家研究飼料乳粉標準,或到企業進行檢測,對頭粉、尾粉、落地粉能否作為飼料及時做出明確規定。那麼,若確不適宜作為飼料,企業得到了明確的説法,執法部門就可以監督企業及時將其銷毀,一個食品安全隱患就可能由此消除。反之,如果頭粉、尾粉和落地粉對動物來講是營養和安全的,那麼也會避免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增加企業成本。

  現在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越來越強,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類似用作飼料的奶粉邊角料這種以前約定俗成的習慣,都可能變成新的食品安全隱患,比如重慶的老火鍋底料是否安全、醬腌鹹菜是否含有致癌物質等。此外,食品一旦成為工業,其生産工藝必然會不斷更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就會隨之産生。這都要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快速反應,及時調查研究,及時細化政策法規,及時保障消費者安全。

  食品安全監管的最終目的是“不出食品安全事件”,而不能滿足於出了事後處罰違規者。對違規行為加強監管固然重要,監管部門和監管人員或多或少存在的“不作為”、“懶作為”也不能忽視。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