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資訊公開別剛起步就止步

時間:2011-08-03 14:19   來源:廣州日報

  紅十字會總會捐贈資訊發佈平臺7月31日上線試運作。人們在肯定其向公開透明改進的同時,不少網友也對平臺發佈的數據等提出質疑。對此,紅十字會總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很痛心”。

  導致“紅會風波”的始作俑者“郭美美”幾乎已被忘卻,顯然,事件深處的體制問題,才是公眾不斷問責的關鍵。就此而言,紅十字總會資訊平臺的發佈屬於積極嘗試,但這樣的嘗試距離公眾的期望仍然相去甚遠。

  中國慈善機構資訊不透明、不公開已是不爭事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2010)》顯示,經過對82家組織機構的網路調查認為,中國慈善組織整體上資訊的公開度和透明度較低。這樣的調查結果與公眾感受高度一致,大多數捐贈人對捐款的去向、受益情況、管理費用提取都不甚清楚。而對於一家成熟慈善機構而言,這些資訊不公開、不透明是“致命傷”,中國的慈善機構需要認真反思與改進。

  慈善機構資訊透明公開完全符合法理要求,因為慈善機構與捐贈人之間屬於典型的信託關係。捐贈人是委託人,而慈善機構則充當了受託人的身份。受託人的義務就是按照約定,全責履行委託人所交托的相關事務。而較之於所謂的“全責”概念,資訊向委託人全部透明公開只是最基礎的工作而已。由此而言,紅十字總會網站目前只是對玉樹地震捐款資金給予公開,且賬面細節尚存明顯遺漏,並且不包括地方紅十字的善款使用情況,這樣的資訊公開被公眾質疑實屬正常。

  事實上,慈善機構資訊公開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體制變革要比簡單的資訊公開更重要。競爭不僅對市場領域有效,對於社會公益範疇同樣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筆者建議,應該全面開放民間慈善機構發展,通過競爭倒逼官辦慈善機構主動改良服務與形象。現在越來越多的公眾願意嘗試通過民間慈善機構來捐贈,但很多民間慈善基金卻因找不到“主辦單位”而陷入困境。結果是,官辦慈善機構的社會地位一直非常強勢。正因為競爭缺乏,導致官辦慈善機構的管理費用比例偏高,提取比例達到10%。而其實很多民間慈善機構願意以零管理費運作。

  此外,國內亟須建立對慈善機構的外部監管機制,通過第三方的打分評價督促優勝劣汰。德國有兩家獨立的機構,專門負責監督善款的使用情況。它們有強制的執行力,能夠向通過審查的慈善組織頒發“捐助徽章”。而第三方監督也往往有“一票否決”的規定,類似多年未經審計的“商紅會”,可能會直接被提到黑名單裏面。

  總之,國內慈善機構資訊透明公開只是剛剛起步。我們不希望看到,慈善管理體制改革剛“起步”就“止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