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乳標準菌落數真的“更嚴格”?
時間:2011-06-28 15:25 來源:大眾日報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王竹天研究員和農業部食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教授級高工孟瑾就《生乳》菌落總數指標、蛋白質含量指標等情況進行了解讀。孟瑾高工強調,新公佈的《生乳》標準提高了生乳收購門檻,應該説是要求更加嚴格了。(6月26日《新京報》)
孟瑾認為,1986年制定的《生鮮乳收購標準》將生乳中菌落總數分為四個等級,Ⅰ級低於50萬CFU/毫升,Ⅱ級低於100萬CFU/毫升,Ⅲ級低於200萬CFU/毫升,Ⅳ級低於400萬CFU/毫升。按照該標準,菌落總數小于等於400萬CFU/毫升的生乳都符合收購要求,而新公佈的《生乳》標准將生乳菌落總數指標從400萬CFU/毫升調整到200萬CFU/毫升,提高了生乳收購門檻,應該説是要求更加嚴格了。不錯,新《生乳》標準中生乳菌落總數指標確實比1986年版標準“總體”有所提高,但是與國際上許多國家相關標準相比卻要低許多。據報道,新《生乳》規定的菌落總數比美國、歐盟10萬個的標準高出20倍。而研究乳品加工學長達50年的西南民族大學教授魏榮祿則指出,200萬個菌落指數,形象地説,就是“在牛場擠奶的牛舍裏,蒼蠅亂飛”。而這樣一部堪稱“世界最低”且易造成食品安全隱患的標準,卻被説成“要求更加嚴格了”,顯然難以令人信服。
國內消費者與國外消費者都是消費者,其作為生物意義上的“人”所具有的對於細菌的抵抗力是相同的,所以不可能相關細菌數量對歐美消費者身體有損害而對國內消費者卻是“安全”的。也正因為如此,國內消費者強烈要求國內相關奶業標準中菌落總數與蛋白質含量等指標與國際接軌,唯有當國內相關標準中菌落總數與蛋白質含量等指標與國際標準相近,讓國內消費者享受到與國外消費者相同的安全與健康保障,才真正稱得上是一部“要求更加嚴格”的標準,也才能減少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批評與質疑。
實際上,正如有人一針見血指出的,新《生乳》細菌總數與蛋白質含量等標準所以制訂得比國外標準低許多,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照顧奶製品企業的利益,所以降低了對於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保障力度。也正因為如此,相關奶業標準要能真正起到切實保障國民身體健康安全的效用,需要有關方面更多地從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出發,將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安全擺在首位,在此基礎上再兼顧企業利益,如此才能制訂出更加科學合理與公平的奶業標準。(魏文彪)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