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食品標準,是民眾訴求,也是科學發展的要求。
在瘦肉精、染色饅頭等讓國人很受傷的時刻,食品標準內外有別現象再讓國人傷感。
新近發生的“雀巢嬰幼兒米粉事件”,讓國內外食品標準再次同臺對擂。國外認為存在安全隱患、國內回應稱未超國家標準,再顯外高內低的窘迫局面。
一方面,“一流産品出口、二流産品內銷”。另一方面,多年來我國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內銷食品合格率在90%左右,如此“內外有別”,讓人目瞪口呆。
一些民眾譏諷,這是因為中國人不惜命,自我要求不高,合該被如此慢待低視。遺憾的是,這種語帶悲愴的自我調侃,似乎喚不出食品行業的徹底整頓、重新洗牌、重砌門檻。
生而有命,豈不惜命自尊?事實上,國人一再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命題。
為什麼三鹿奶粉因三聚氰胺倒掉,雙匯因瘦肉精重挫?就是因為監管不力,失之於寬,不以重懲,消費者只好用不購買來懲罰。事實上,消費者的懲罰是嚴厲的,往往會殃及整個行業。然而,消費者的嚴懲,未能換來監管嚴懲的責任自省。
為什麼國人要到境外買國貨、掃洋奶粉?因為標準內外有別,監管也內外有別。國外食品標準高,出口産品品質有保證,是真貨不是假貨。一些國貨在國內已失信於民,卻仍換不來信用堤壩的高築。
在國內産銷的商品,監管不力、標準不高,就像兩根刺,深深嵌在國人心頭。外銷的商品,監管有效、標準看齊,就像兩根刺背後有兩隻手,摁著它往心裏鑽。
不能再這樣傷害國人了,再三傷害會失了人心。不能再搞雙重標準了,那樣只會失去民眾的基本信任。這是在食品監管、食品標準問題上最基本的道理,其他屁股決定腦袋的小道理、歪道理都要服從於這個道理。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小道理、歪道理不少。比如,要考慮我們的實際情況,食品標準提高,與國際看齊,意味著成本上升、價格提高,老百姓就消費不起了,受傷的還是百姓。比如説,把標準提高,一些産能落後的企業就會被淘汰出局,這會帶來大量失業,傷了經濟的元氣。
這些道理聽起來順耳,好像還是在為百姓著想,實際是在保護落後産能,縱容傷害百姓利益。提高食品標準,是民眾訴求,也是科學發展的要求。轉變發展方式,淘汰落後産能,使技術轉型升級,價格反會下降。早轉型主動,晚轉型被動,經濟會受更大傷害。出口食品監管嚴,原是怕有損國家形象,有礙市場發展。內銷食品監管松,國家形象就不受損嗎?問題食品就不愁沒人買嗎?
只有真正把百姓生命健康、公共利益、國家大計同等考慮了,才可能有強化監管、看齊標準的決心,食品安全問題對國人心靈的傷害才可能消停。(陳家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