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突破公眾的想像力,“問題食品辭典”裏又添新名詞———染色過期饅頭。上海華聯、聯華等多家超市多年來出售染色過期饅頭,生産日期隨便改,各種色劑隨便加,用回收的饅頭再製作,車間滿是污漬,饅頭製作的過程不只是讓人作嘔,最讓人觸目驚心的是做饅頭的工人所言:打死餓死都不會吃自己做的饅頭。(4月12日央視)
任何對染色過期饅頭的描述都是多餘的,一句“打死餓死都不吃自己做的饅頭”已經説明一切。
深諳行業內部潛規則的人向媒體曝行業黑幕,類似的話人們的耳朵已聽出老繭了。有做包子的用腐壞變質的爛肉,會説“打死都不吃自己做的包子”;有建房子的用木頭充鋼筋,會説“打死都不住自己建的房子”;有種菜的噴灑殺蟲劑,會説“打死也不吃自己種的菜”……同一天媒體報道,廣州有甜品店員工揭露本店黑幕,過期麵包回爐再造熱賣,問題得到了記者暗訪的證實,那位員工差不多也表達了“餓死都不吃自己做的麵包”的意思。
身在行業之中,對行業潛規則了然于胸,“打死都不吃自己做的”,既表達了品質之惡劣,也有業內知情者和局外人的僥倖感:因為自己知情,所以不吃這種“毒饅頭”。
可是,在經濟社會的消費網路中,誰能逃脫這種被毒害的邏輯鏈?生産過期染色饅頭的,可以打死都不吃自己生産的饅頭,可他得吃別人生産的麵包和蔬菜,他又怎能判斷別人的麵包和蔬菜,不像自己生産饅頭那樣生産出來的?生産變質麵包的,可以不吃自己做的麵包,可他得住房子,又如何能逃脫不受豆腐渣工程之害?這是互相傷害的惡性迴圈,這是將每個人都深卷于其中的大網,商業道德淪喪之下,沒人能真正以局外人的優越感置之度外,每個人都會是受害者。(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