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高企,普通人的安居出路在哪?歲末年初,一個似舊猶新的解決方案給人們帶來了新希望。那就是“租房”。從政策層面,今年國家將開工建設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萬套,從觀念層面,近期主流媒體大力倡導“先租後買、先小後大”等消費觀念,給長期在恐慌、盲從陰影中滑行的房市消費,吹來了一股強勁的理性之風。
的確,站在了租房的選擇上,思路一變,天地一新,房價于我如浮雲,房貸于我何加焉?但是這個選擇得以成立,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那就是“租房照樣能住得安心,過得幸福”。
正如有關網路調查數據所顯示的,什麼情況下選擇“先租後買”,30%的網友認為住進了公租房就不著急買房了;25%認為房價要穩定,才能緩解恐慌性需求;20%認為租房市場規範,房源更多,租房會更安心;17%認為如果能長租,不需總搬家,就不著急買房。這個調查也在提醒我們,挺起“租房”這個選項,既要規範市場秩序,更要關心住在房子裏的人。對照現實,“租房”觀念得以挺立還面臨很多挑戰,租房者的生存狀態還需要大力改善。
去年以來,租房者中的“蟻族”、“鼠族”、“櫃族”現象一再成為輿論熱點,膠囊公寓、住人集裝箱等層出不窮,從“唐家嶺兄弟”的“蟻族之歌”,到“旭日陽剛”的“春天裏”,草根租房者一曲又一曲的生存咏嘆調、一篇又一篇的幸福宣言書,一再撥動全社會心弦,引發深切的思考。
日前公佈的首份“租房者”健康白皮書,基於對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區逾11萬人的調查,結果顯示,半數被調查者需要花費月收入的10%~20%支付房租,超過六成租房者受到不同類型的疾病困擾。“租住面積狹小、缺乏私密空間,行為不便”是租房者面臨的最大問題,而“住所衛生環境差、環境嘈雜”則是影響租房者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
租房者的健康調查報告,如同一面鏡子,反照出目前房屋租賃市場存在的問題。長期以來,房源不足、價格不穩、監管不力、維權不易、條件不好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租房者,也嚴重阻礙租房市場的發展,打擊著人們的租房意願。如何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房源,滿足不同群體的租房需求?怎樣規範市場秩序,改善租房者的居住條件、提高其生活品質?這些已經成為有關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