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漲價已變成“剛性”?

時間:2013-08-06 14:44   來源:東方網

  白糖降價了,比起去年同期的6元至7元一斤,現在為3元至5元一斤。白糖價格下降,甜品市場是否也隨之調整價格了呢?記者走訪後發現,甜點價格依舊。(8月5日光明網)

  前幾天不少媒體對現行電價提出了質疑,理由是電煤漲價,電價漲了,現在電煤價格已大幅下跌,電價為什麼巋然不動?媒體還翻出了老賬:這些年來,電價幾次調整,都是往上不往下。有議論稱,任何一種商品的價格都會出現漲跌,但惟有電力是例外。這個議批評,其實很不確切。事實上,只漲不跌的豈止是電力。看看市場裏頭,這些年漲價漲成了“剛性”的,我們見得還少嗎?

  比如前面講到的白糖,2010年時價格一度逼近八千元一噸,目前糖價維持在五千多民一噸,在糖價飚升之時,只要與糖挨邊的商品,爭先恐後跟漲,眼下糖價比高點跌去三成多,當初跟漲的又有幾個跟跌?除此之外,近年來大宗商品價格都下跌了,可再看看超市的許多商品和餐館的菜價,還是那麼貴,早點快餐還在漲。甚至一些服務性收費,也打著成本增加的旗號大漲其價。商家們漲價理由如出一轍:上游價格漲了,傳導效應之下,自己如果不漲價,就會揭不開鍋。然而人們要問的是,當初那些嚷嚷著市場規律、緊跟漲價風的商家,在上游已降價的時候,憑什麼就裝聾作啞,不講市場規律,不跟著降一點價呢?

  事實上,這些年幾乎所有搭車漲價的東西,只要上了車,很少有下車的,累積之下,都成“剛性”,回頭一看,那高高在上的價格已是常態了。做生意不是做慈善,在商言商,不能賠本賺吆喝,這道理沒人不知。但漲多漲少,該漲該跌要有一個明白賬,不能“上游”“水漲”一尺,“下游”就“船高”一丈。然而回頭看看,在這“一漲了之”中,多少商家摸了多少渾水魚?

  跟漲不遺餘力,跟跌躲避三舍,“水漲”一尺,“船高”一丈,是不少商家的慣用伎倆。看看有多少跟漲已變成撼不動的“剛性”,就不難體會消費者是多麼無助與無奈。目前,90%以上商品價格都是放開的,商家有自主定價權利。但價格放開不等於放任。既不能走“一管就死”的老路,也不能走“一放就亂”的歧路。市場規律就是有漲有跌,只漲不跌違反市場規律。商家不願按市場規律辦,那就該讓“有形之手”讓其回到市場規律上來。這當然不是直接干預價格,而是要及時公佈市場資訊,加大對搭車漲價、跟風漲價等行為的監管力度,必要時對企業進行成本調查並公諸於眾。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