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首次向社會公佈央企新聞發言人的聯繫電話之後,國務院國資委日前對一年前發佈的資訊進行更新,公佈了2012年央企新聞發言人資訊。此次公佈的資訊,除新聞發言人辦公電話外,還公佈了工作手機、傳真及郵箱等多種聯繫方式,國資委要求各企業公佈的電話保證在辦公時間內有人接聽,接收到的傳真和郵件要儘快回復。
中央企業大多處於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社會影響面大,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重大,公眾關注度高。建立新聞發佈制度,設立新聞發言人,有助於企業及時發佈資訊,可以暢通企業與媒體、公眾溝通交流的渠道,促進社會和諧。
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多年來,國有企業承擔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有企業居功至偉。中央企業作為國有企業的中堅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代表,正在朝著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方向努力。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大企業正在做、將要做的事,有助於凝聚共識,堅定應對複雜形勢挑戰的信心。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也曾多次表示,關於國有企業,除了關係國家安全的軍工等涉密領域,沒有不能講和講不清楚的問題。
不過,要滿足群眾知情權,僅僅公佈新聞發言人的聯繫方式是不夠的,關鍵是要建立有效的與社會溝通的機制,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回答公眾疑問。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起初主要在政府機構層面。央企新聞發言人制度實行的時間不長,且均由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兼任而非專職,在與包括媒體在內的社會各方的溝通上有的較為拘謹、被動。一旦社會輿論的負面新聞出現,有的企業或保持沉默,或被動應對。這也是近年來一些央企負面輿論較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記者注意到,國資委近年來大力推動央企資訊公開,一些央企在其網站上的資訊發佈開始更加主動。此外,在國資委的大力推動下,截至目前,已經有76家中央企業建立了社會責任報告發佈制度,每年定期向公眾進行整體的、系統的資訊公開。
公眾的期待背後是沉甸甸的責任。央企應該在人民的監督下更加勤勉嚴謹地工作。同時,應更加公開、透明,把公眾需要的情況及時公佈。(李予陽)